疾病名称(英文) | Alzheimer's disease |
拚音 | AERCIHAIMO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精神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始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传统上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痴呆归为两个不同类别,后来发现老年期痴呆也具有与AD相同的病理变化。自70年代以来把两者统称为老年期痴呆AD型。根据最新国际及国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分为老年期起病(阿尔采末Ⅰ型),早老期起病(阿尔采末Ⅱ型)。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比较公认的与AD有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家族遗传史,脑外伤和Down病。此外还提出了各种假说,如铅中毒假说、感染假说、免疫假说、胆碱功能低下假说,但都未得到进一步证实。 |
中医病因 |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交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腰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老年以后气血亏损,营卫不调,五脏功能失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神明日损,加之精神刺激,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失常,髓海为之损伤,日久引起本病。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AD的神经病理改变是脑皮层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组织病理学除额、颞叶皮层细胞大量死亡脱失外,尚有以下显著特征:细胞外老年斑或轴突斑,细胞内神经元纤维缠结和颗粒空泡变性,称为三联病理改变。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1.辨证分型 (1)脾肾亏损: 证候: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甚至终日寡言不动,傻哭傻笑,饮食起居皆需人照料。本证可兼头晕眼花、腰膝酸痛、气短、心悸等症。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滑,两尺脉弱。 (2)脾虚痰阻: 证候: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与之美馔不受,与之污秽则无辞,与之衣不衣,与之草本则反喜,重症者不能自理生活,其面色晄白或苍白不绛,气短乏力,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 |
西医诊断标准 | CCMD2一R(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1.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 3.起病缓慢,痴呆的发展也缓慢,可有一段时期不恶化,但不可逆。 4.排除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 5.通过病史和精神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任何其他特定原因所致的痴呆。 6.通过病史和精神检查,排除抑郁所致的假性脑器质性痴呆。 |
西医诊断依据 | 1.根据病史及精神检查其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 2.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可有一段时间不恶化,但不可逆。 3.病程在四个月以上。 4.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CT检查排除脑动脉硬化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一)症状 起病极缓慢,往往早期不容易被发现,许多家属都回忆不起来确切的起病时间。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大致1~3年。主要表现是记忆力下降。起初是学习新知识感到困难,对自己的工作不求上进,难以完成。情绪不稳、伤感、低落、易发怒;较严重时对日期记不住,出门记不住刚走过的路。这一阶段病人生活料理正常,如作脑电图及脑部CT检查多数正常。这一阶段很难被诊断此病。 2.第二阶段大致是发病后2~10年,主要症状是记忆力下降明显,远期记忆逐渐受累,严重的连一生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结婚年龄、出生年月、亲人姓名都忘得一干二净。病人的判断力、计算力、理解力等智能活动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生活不能自理,进食、穿衣、大小便均需人照顾。活动减少,对周围莫不关心,有的病人出现焦虑不安,有的出现痴笑。 3.第三阶段是晚期的表现,一般在发病后8~12年左右,极度明显的智力障碍。患者与周围环境无正常接触,表情淡漠、活动更少,有的病人终日卧床不起,语言支离破碎。这一阶段有的出现肢体挛缩,步态不稳,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有癫痫发作。最后病人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病或因衰竭而死亡。 总之,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记忆力、智能、言语、认知功能、计算力、判断力、性格、情感以及意志活动各方面功能低下,充分发展的临床相为典型痴呆综合征(皮层性痴呆)。 (二)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可见失语、失用、失认、空间结构障碍(如不能临摹立体结构图、如不会堆砌积木);可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如肌张力增高,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也可出现伸跖反射、强握、吸吮等原始反射。重者大小便失禁,癫痫样发作。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脑电图检查,第一阶段多数正常。第二阶段可见到慢波明显增多,第三阶段可见到全面的慢波,为重度异常。 脑部CT检查,第一阶段多数正常。第二阶段可见到脑室增大及脑沟变宽等异常,也有少数病人检查结果正常。第三阶段CT检查结果为全面的脑萎缩。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在我国较AD多见,MID起病较急,常有高血压史,病程呈波动或阶梯恶化,可有多次卒中发作,血循环改善后症状可减轻;早期症状是神衰综合征;精神症状:以记忆障碍为主的限局性痴呆,判断力、自知力保持较久,个性改变不明显,主要为识记及近记忆障碍,情感脆弱。神经症状和体征:限局性症状和体征,如失语、失用、偏瘫、癫痫发作、病理反射。CT:多发梗塞、腔隙和软化灶;Hachinski :评分>7。AD起病隐渐;病情缓慢进行发展,早期症状是近记忆障碍;精神症状:全面性痴呆,早期即丧失自知力,个性改变较MID早,并日益加重,远近记忆力均差,情感淡漠或欣快;神经症状和体征:早期无;CT:弥漫性脑皮质萎缩;Hachinski :<4。 2.AD需与Pick病及Crentzfelt一Jacob病鉴别。 3.假性痴呆系指临床相与器质性痴呆相似,而没有脑器质性痴呆证据的某些障碍,称为假性痴呆,多为功能性疾病,如癔症性痴呆、伪装痴呆,其中以老年期抑郁假性痴呆最易误诊。 4.麻痹性痴呆它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主要症状是个性改变和进行性痴呆。血康-瓦氏反应和脑脊液胶样金试验多呈阳性可资鉴别。 5. 老年人良性健忘症现称与年龄有关的记忆障碍,指50岁以上男、女有健忘症状,而无痴呆的临床证据。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病程呈进行性,一般2~8年,罕有20多年者,自发缓解及停止进展者罕见。最后病人变得呆滞,茫然若失,卧床不起,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躯体病,衰竭而死亡。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由于病因未明,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和方法,重点在于护理和维持治疗。 1.一般疗法注意病人饮食,保证各种营养及水和电解质平衡。改善睡眠,鼓励适当活动和缎炼,预防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尿道感染。 2.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各种躯体病。对失眠、焦虑、抑郁、妄想等症状对症治疗,用药及剂量宜特别慎重。 3.改善认知功能药物 (1)血管扩张药:罂粟碱可提高病人注意力,改善情绪。也可用环扁桃酯(抗栓丸)。异舒普林。 (2)促大脑代谢药:氢化麦角碱(海得琴),可促进脑细胞代谢,剂量3~4.5mg/日,分三次服用。吡乙酰胺(脑复康)剂量1.2~2.4g/日,分三次服用。吡硫醇(脑复新)剂量300~600mg/天分三次服用。 4.神经肽类如精氨酸加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 影响神经递质的药物用提高海马乙痫胆碱Ach递质含量的药物石杉碱甲,可改善病人认知障碍,提高记忆力。 |
中医治疗 | 1.辨证分型治疗 (1)脾肾亏损: 治法:补肾益脾,健脑生髓。 方药:还少丹加减。方中熟地、枸杞、山萸滋阴补肾,肉苁蓉、巴戟天、茴香助命火补肾气;杜仲、怀牛膝、褚实子补益肝肾。更用茯苓、山药,大枣、人参益气健脾而补后天;菖蒲、远志、五味子交通心肾而安神,老年人痴呆而舌苔黄腻不思饮食,中焦蕴有痰生者,宜温胆汤加味,待痰热去除,再用补法。(2)脾虚痰阻: 治法:治以益气健脾,化痰宣窍。 方药:洗心汤加减。方中人参、甘草培补中气;半夏、陈皮健脾化痰;菖蒲、半夏、陈皮以宣窍祛痰;附子协参草以助阳化气,俾正气健旺则痰阻可除;更以茯神、枣仁宁心安神;神曲和胃。本方补正与攻痰并重,补正是益脾胃之气以生心气,攻痰是扫荡干扰心宫之浊邪,再加养心安神之品,以治痴呆。 |
中药 | |
针灸 | 治疗原则以补气血,壮心肾,益髓海,开痰窍。 (1)针刺治疗:选穴:第一组:哑门、劳宫、足三里、肾俞。第二组:大椎、鸠尾、三阴交、涌泉。第三组:哑门、十宣、手三里、太冲。三组穴位轮换交替使用,1日1次,细刺治疗。捻转进针法,留针10分钟,运用补的手法,每分钟运针1次,每次运针1分钟。15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7天。 (2)灸法:隔姜灸大椎穴,每次灸3~5壮,隔日1次,10次1疗程,间隔5天继续第2疗程,一般3~4疗程。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改善劳动环境,预防工业方面的职业病,如重金属铝、一氧化碳。忌酒戒烟。注意饮食、多食维生素C多的食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接触。减轻和推迟记忆力下降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学习,多练习用脑。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合于老年的体育锻炼。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