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ityriasis rotunda
|
拚音 |
ZHENGYUANXINGKANGZHEN
|
别名 |
连圈状秕糠疹,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正圆形糠疹(pityriasis rotunda)又名连圈状秕糠疹,是皮损通常为正圆形,边界明显的脱屑性皮肤疾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因素,有认为系与鱼鳞病相类似的疾病。系统性疾病如结核、癌肿、心脏病、肝硬化等慢性疾病,以及营养不良或妊娠可激发本病。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主要见于远东地区。
|
人群 |
好发于中年。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无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部分消失。棘层亦变薄,基底层色素增多。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及皮肤附属器正常。组织化学有表皮DNA和各种酶活性下降等,与鱼鳞病相同。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发病年龄、皮损的分布和正圆形、无炎症等特征,不难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皮损为淡褐色或暗褐色的斑片,边界明显,通常多为正圆形,有时亦呈椭圆形。直径大抵为3-8cm,有时也可达10cm以上。数目一般在10个以下,但有达150个者。单个损害,中央与边缘色调一致,但一般损害愈小,颜色愈深;损害愈大,颜色愈淡。基底无炎症,表面干燥并附有菲薄细屑。皮损与皮肤平齐,唯少数病损微有陷凹,搔之有秕糠样鳞屑脱落。数个皮损可相互融合呈花瓣状。好发于腰部和腹部,胸、背和臀部次之也可见于上臂、肩肿和颈部,但腋窝、腹股沟、面部及手足则罕见。一般无自觉症状,亦可有轻重不等瘙痒。病程经过缓慢,常存在数年或数10年,往往自然消退,但可再发,然经适当治疗可达痊愈。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但有时需与鱼鳞病、花斑癣、鳞状毛囊角化及斑片状类银屑病等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一般外用角质剥脱剂,如5%-10%水杨酸酊剂、10%水杨酸软膏、0.1%维牛素A酸软膏。此外,还可用紫外线照射和维生素A内服。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