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cute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
|
拚音 |
JIXINGHOUQIGUANZHIQIGUAN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咽喉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喉及下呼吸道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发病原因多认为先系病毒所致,以后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在麻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期更易诱发。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冬季易患此病。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以2岁左右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喉气管及支气管的粘膜呈急性炎症病变,出现充血、肿胀和炎症细胞浸润,刺激粘膜下腺体使其分泌增加,由浆液性变为粘脓性。结缔组织呈纤维退行性变,并有淋巴管、毛细血管栓塞。粘膜上皮细胞坏死及纤维素外渗,并与呼吸道分泌物混合,形成一种粘稠的胶状分泌物。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呼吸道腺体退化和坏死,分泌减少,干厚成痂;或粘膜出现表浅的溃疡,上覆纤维脓样物质,形成伪膜。当士气管开口被阻塞时,可发生肺不张或肺气肿。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病史、体检和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传染病接触史、异物史及过敏史等。
|
症状 |
|
体征 |
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有高热,委靡,面色苍白,脉速弱等全身中毒症状。呼吸困难呈混合型,不论呼气或吸气均可出现喉鸣和呼吸困难。由于炎症深入下呼吸道,分泌物结成痂块不易咳出,易阻塞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并发肺炎。随着病变的进展,阻塞性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出现鼻翼扇动,吸气性凹陷,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唇甲发绀,呈呼吸衰竭现象。
|
体检 |
检查可见喉粘膜充血显著,呈暗红色,声门下组织肿胀,支气管腔内积有胶状粘稠分泌物,或干燥粗糙的伪膜。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肺部X线摄片可见支气管纹理增粗和点状阴影,有时显现部分肺不张和肺气肿。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与白喉鉴别:此病的症状极似白喉,故应观察咽喉部有无伪膜,若有伪膜,可作涂片及培养找白喉杆菌。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应先解除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不重者,在严密观察下,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如用药后仍不缓解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术后要加强护理,应经常从气管内吸出分泌物,如分泌物稠厚不易吸出者,可于气管内滴入抗生素、糜蛋白药,使分泌物稀释,随后吸除之。遇有大块干痂或纤维蛋白性假膜阻塞,不能吸出时,可于支气管镜下钳除。加强蒸气吸入雾化疗法和全身支持疗法,进行心肺监护,防止心肺功能衰竭。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