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bscess of nasal septum |
拚音 | BIZHONGGENO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鼻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鼻中隔粘骨膜下积脓称鼻中隔脓肿。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多发生在中隔外伤或中隔手术后。先有血肿而后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也有少数系由邻近组织的感染如鼻梁皮肤炎症,牙根脓肿,鼻前庭疖肿等蔓延扩展而来。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除鼻内肿胀感,鼻塞、疼痛等局部症状外,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表现,有些患者伴有头痛症状。 |
体检 | 检查可见中隔肿胀,表面不一定充血,脓肿形成用棉签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得脓液。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按一般外科切开排脓的原则,先于鼻中隔前下区作直切口,以血管钳伸入软骨膜下扩张,将脓放出,并用吸引管经切口进人脓腔,把脓液吸净,继用抗生素溶液冲洗脓腔。洗毕,放入橡皮条引流。若中隔软骨或骨质已有坏死,原则上应将坏死部分切除,以利愈合。术后每日检查脓液引流情况,待数日后无脓液引出时,可取除橡皮引流条。鼻腔填塞可使粘软骨膜与软骨紧贴,消除脓腔,有利愈合。术前术后宜用抗生素。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