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neovascular glaucoma
|
拚音 |
XINSHENGXUEGUANXINGQINGGUANGYAN
|
别名 |
血管机能不全性青光眼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由于视网膜血管病变致使视网膜缺氧,诱发新生血管侵犯虹膜和(或)房角而引起的一种开角型(病变早期)或闭角型(病变晚期)的继发性青光眼称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多见于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主干血栓的患者,但也可以发生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母细胞瘤、刚日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之后,其共同特点是缺血的视网膜处于极度低氧环境之下,但尚未导致组织坏死。
起初时可在瞳孔缘部出现新芽状新生血管逐渐向虹膜表面延伸,并向前房角方向发展称为虹膜红变。这时作前房角镜检查,房角仍然开放仅见房角隐处或小梁面
上有新生血管。但眼压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开角型青光眼)。实际上,这些新生血管是和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膜同时存在齐头并进的,只不过在前房角镜下无法辨认它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血管越来越多,该膜发生收缩,将虹膜根部组织和小梁网紧紧连系在一起而形成广泛的房角闭锁(闭角型青光眼)同时也可见到虹膜表面的
血管性结缔组织膜收缩而导致瞳孔扩大和瞳孔领色素上皮外翻。这时眼压可以急骤上升,引起眼部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水内有闪光现象,甚或有前房出血,病人突感头痛,眼痛,甚至恶心呕吐。由于眼底血管病变早已使视力遭受严重损害,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常不易为患者所觉察。新生血管膜的形成和发展覆盖小梁组织并进一步导致房角关闭,是眼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血管的产生被认为是处于低氧情况下的视网膜能产生一种新生血管形成因子,这种因子经玻璃体向前达到房水刺激虹膜而引起新生血管。因为房水是越过瞳孔进入前房的,所以新生血管在虹膜的瞳孔区,首先出现,有兴趣的是如果该眼已经作过虹膜切除手术。则新生血管最早出现在虹膜的手术缺损区。眼底检查,以原先存在的血管病变
为最触目,如视网膜中央静脉怒张、迂曲、闭塞,新生血管或鞘膜形成,数量不等的出血,软、硬性渗出斑等。如青光眼为时较久,则可以见到青光眼性视乳头凹陷或乳头上的新生血管形成。如有玻璃体出血,则眼底常被阻挡而无法窥见。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荧光素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有帮助,瞳孔缘处出现荧光渗漏。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患者多伴有眼球后部疾患,特别是视网膜血管病变,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以及肿瘤、炎症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视网膜缺氧,而产生一种新生血管因子,这种物质进入前房刺激虹膜形成新生血管,以及前房角小梁新生纤维血管膜形成。其遮盖房角或膜收缩,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使房角关闭,而引起眼压增高。临床检查可见:瞳孔缘首先出现小的簇状扩张的新生毛细血管,呈放射状,新生血管从瞳孔缘向房角延伸,位于虹膜面,大小不一致,不规则,到达房角横跨睫状体带和巩膜突,房角早期开放,一旦纤维血管膜收缩则房角关闭、瞳孔边缘色素外翻。此类青光眼是充血性的,有眼痛、头痛、角膜水肿。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预后非常不好。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用一般抗青光眼药物及滤过性手术往往无效。可行巩膜灼滤合并带电烧灼的虹膜剪行虹膜切除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及睫状体冷凝术。如在虹膜红变发生前的适当时机,行视网膜光凝固术,可能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并可保持有用的视力。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