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teatocystoma multiplex
|
拚音 |
DUOFAXINGPIZHINA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多发性皮脂囊瘤(steatocystoma multiplex)为大小不等的多发性皮肤内囊肿。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出生时即可有皮损。有认为毛囊口角化过度产生栓塞,使皮脂腺分泌物滞留在导管内而引起囊肿。有认为囊肿是囊性皮脂腺,可同时伴有其他外胚叶的异常,如多发性角化棘皮瘤、毛发稀少、化脓性汗腺炎、鱼鳞病以及先天性厚甲等。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主要发生于青年躯干,男性略多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囊肿位于真皮中,囊壁内数层角化上皮细胞组成,有的基底层呈栅状排列,其上有2-3层无细胞间桥的肿胀细胞。内侧为较厚而均匀的嗜酸性角层,不规则地伸向管腔。囊壁及附近组织有时可见到扁平皮脂腺小叶或毛干,前者可开口于囊壁。囊腔内内皮脂组成的无定型油状物,偶见成簇毛发。囊周为纤维组织。有时可见囊肿与毛囊相连。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变化,可以确诊。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损害主要发生于躯干前侧上部、腋窝、颈、上臂、阴囊等处,特别好发于胸骨部,亦可泛发全身。常为多发性,但不融合,大小不等,可达2cm以上,硬度中等或有弹性,表面光滑,呈皮色、淡蓝或带黄色。较小的损害常在皮内,压之可显黄色,多见于上肢。较大损害高出皮面,质较软,可以推动。如作穿刺,较小损害可见白色乳酪样物质,较大损害为脂肪小淌油状物,有的可排出毛发。常无不适感。如伴继发感染,可引起囊肿破裂和消退,最后形成疤痕。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应与Gardner综合征相鉴别,后者伴有骨瘤、纤维瘤、纤维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瘤等,同时伴有结肠和直肠息肉病变。如本病皮损较小而质地较硬,应与多发性平滑肌瘤或毛发上皮瘤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一般不需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