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rogressive idiopathic atrophoderma
|
拚音 |
JINXINGXINGTEFAXINGPIFUWEISUO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症(Progressive idiopathicatrophoderma of Pasini and Pierini),是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发于躯干部位,皮损为轻度凹陷的萎缩斑状皮肤疾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青年女性。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早期示真皮中下部胶原纤维水肿,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晚期示真皮变薄,表皮亦有轻度萎缩。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本病易于诊断。
|
发病 |
病程慢性,可于数年内缓慢发展,以后静止但不易消退。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皮损好发于躯干,尤其是背部,面及手足较少受累。损害大小约2cm左右,为轻度凹陷萎缩斑,表面光滑无皱纹,境界清楚呈灰色或紫褐色。可单发或多发,呈圆形、卵圆形,或互相融合成不规则形,亦可呈带状分布。晚期部分皮损中心可出现硬皮病样改变。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应与斑萎缩及硬斑病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尚无有效疗法。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