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olyneuritis |
拚音 | DUOFAXINGSHENJINGYAN |
别名 | 多发性神经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周围神经及神经节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多发性神经炎或周围神经炎是因感染、感染后变态反应、中毒等引起的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同时受累的周围神经疾病。除麻风所致者外并无真正炎症,故现常称为多发性神经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常见病因:①神经的直接感染(如麻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布氏杆菌病等)或并发于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痢疾、肝炎、流感、伤寒、疟疾、麻疹、脑膜炎、带状疱疹、淋病、梅毒等);某些细菌内毒素如白喉、破伤风可侵犯周围神经。②毒物如铅、砷、汞、铋、锑、铜、磷、铊等重金属或常用于工农业及医疗上的化学药品如丙烯酰胺、苯胺、四氯化碳、呋喃类药物、异烟肼、长春新碱、磺胺类药、氯丁醇、四氯乙烷、氯喹、依米丁、链霉素、苯妥英、滴滴涕(DDT)、二硝基苯等。③营养代谢障碍如维生素B族(B1、B6、B12、烟酸、叶酸等)缺乏、慢性乙醇中毒、糖尿病、血卟啉病、妊娠、慢性消化道疾病及手术后等。④其他,如感染后或变态反应(格林-巴利综合征、血清注射后或疫苗接种后周围神经病)、物理创伤、结缔组织疾病、遗传因素等亦可引起。不少患者病因不明。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多发性神经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非炎症性的轴索变性、节段性脱髓鞘及早期髓鞘水肿及分解,继而轴索破坏,神经细胞亦发生逆向性变性。有时可无明显神经结构破坏。可有不同程度的再生。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1.发病前有急性或慢性感染病,或有服异烟肼、长春新碱等药物史。或有代谢性疾病史与中毒病史。 2.急性起病或缓慢起病。 3.肢体末端麻木、疼痛,病程久者可有四肢力弱。 4.体征有多数末梢神经受损的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或消失,四肢远端力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四肢末端皮肤发凉、发红、发绀等。 5.肌电图见神经源性损害、电测验呈变性反应。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对称性肢体远端为著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不难。有时需用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或神经活检等帮助诊断。病因诊断需根据详尽病史、临床特点和血、尿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等确定。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不同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的共有症状是对称性的肢体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通常为四肢弛缓性不全瘫痪(远端为重)、手套-袜子型感觉减退或异常及手和足的血管舒缩、出汗和神经营养性改变。由于不同病因影响神经的部位不同而症状可以运动或感觉障碍为主。感觉障碍初时以刺激症状为明显。常有烧的感、疼痛、感觉异常或过敏等。继而有痛觉、温觉、触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减退,常呈手套-袜子型分布。运动障碍表现为肌无力、不同程度瘫痪、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手、足皮肤变薄、变嫩或过度角化、多汗、潮红或紫绀、温度降低等。轻者可仅有肢端疼痛、麻木而无感觉缺失或运动障碍。病程多呈急性或亚急性。部分为慢性复发性。恢复一般从近端开始,预后较好。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多发性神经病有时需与运动神经元疾病、亚急性联合变性、急性灰髓炎、多发性肌炎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肢体肌力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植物神经障碍消失或明显减轻。 2.好转:症状改善、遗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障碍。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如果病因明确,先针对病因治疗,辅以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包括给予大量维生素B族(B1、B6、B12、烟酸等),疼痛明显者给予止痛药。此外如理疗、针灸、按摩等。对瘫痪肢体应尽早注意防止挛缩及畸形。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