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leprosy of mouth cavity
|
拚音 |
KOUQIANGMAF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传染病,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犯全身组织,常发生于皮肤及周围神经(见“麻风”条)。多数麻风病例在全身病变显著时才出现口腔麻风症状。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早期的口腔麻风溃疡和麻风瘤,常在2周内消失,但陈旧病损可因坏死留下瘢痕挛缩而造成永久性畸形。三叉神经受损时,由于口腔感觉过敏不易保持口腔卫生而引起龋病和龈炎,牙髓可有重度过敏症。面部皮肤、口唇、硬腭、舌、颊粘膜的感觉减少或消失,牙槽骨可被破坏使牙齿松动脱落。瘤型麻风:病变在口腔内的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为充血、浸润、结节形成,可能发生溃疡、萎缩和吸收。本型的结节呈红色或褐红色,常出现在硬腭、舌背、口唇、舌侧牙龈,较少出现在颊部、口底或颊侧牙龈。患者的牙周病发病率较高,悬雍垂亦为好发部位,可因坏死或瘢痕挛缩影响发音,硬腭可穿孔。麻风瘤对牙齿的色泽、硬度、龋病、牙髓病等都有影响,牙切缘容易磨耗,牙颈部易发生楔形缺损并常见根折。发现麻风瘤应予隔离治疗。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组1981年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1)用于多菌型麻风(LL.BL.BB)的标准方案:①利福平:每月1次600mg,监督服药。②氨苯砜:每日100mg,自服。③氯法齐明:每月监督服用一次300mg,并每日50mg,自服。疗程至少2年,如有可能,则持续到涂片查菌阴性。(2)用于少菌型麻风的标准方案:利福平600mg,每月1次,监督服药,辅加氨苯砜每日100mg,共6个月。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