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hild vitamin A poisoning |
拚音 | VEISHENGSUAZHONGDUZHENG |
别名 | 维生素A过多症,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营养性疾病(儿科)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维生素A中毒症系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而引起的中毒综合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由于家长缺乏合理应用维生素A的知识,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给小儿服过多的浓鱼肝油,另医务人员对此病亦缺乏警惕性。由于个体差异及肝脏维生素A贮存量的不同,故引起维生素A中毒的剂量可有很大的差异,有报道成人一次剂量超过50万—100万IU,儿童一次剂量超过30万IU即可发病,也有的小儿每日服1万—2万IU,连续几个月亦可出现症状。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维生素A过量可降低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细胞膜受损,使酶释放,引起肝、脑、皮肤和骨骼等组织病变。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维生素A过多症诊断标准: 1.一次应用维生素A超过30万国际单位可致急性中毒。较长期(数周或数月)超剂量服用维生素A可致慢性中毒。 2.急性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昏睡、前囟膨隆、复视和颅神经瘫痪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慢性中毒症状有烦躁、食欲不振、瘙痒、体重不增,口角皲裂,长骨疼痛、肝脾肿大,手足掌脱屑、颅骨软化和颅内压增高表现。 3.X线长骨平片:中段骨皮质增厚。 4.血清维生素A含量增高(>3.5μmol/l,100μg/dl)。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摄入过量维生素A的病史及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但发病早期往往只出现个别症状和体征,则容易误诊。X线骨摄片对本病确诊有特殊价值。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①急性中毒:小儿可因意外食用大量维生素A一次剂量(30万IU),于数日内产生中毒症状;成人因食北极熊或鳕鱼的肝脏,或一次服维生素A>50万IU后6—8h.或1—2d内出现急性中毒症状。主要有头痛、呕吐、烦躁、嗜睡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小儿尚有纳呆、前囟隆起、头围增大、骨缝裂开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此因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 ②慢性中毒:多因长期摄入过量引起,成人每日摄入8万—10万IU维生素A,持续半年,或每日3万—4万IU,超过几年;小儿每日摄入2万IU以上,连续6个月,均可引起慢性中毒。中毒症状轻重与摄入量多少不成正比,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小儿易激惹、烦躁、纳呆,四肢骨痛、软组织肿胀和压痛,枕后部肿胀、压痛,可误为颅骨软化,头颅颞部两侧明显突出可误为佝偻病方颅。同时出现头痛、呕吐、前囟增宽而隆起、头围增大等颅压增高症状。皮肤粗糙、瘙痒、脱屑,毛发干枯易脱落,口唇破裂易出血。成人常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皮肤干燥和脱屑、肝脾肿大,偶可引起牙龈出血、鼻出血、贫血。孕妇早期口服大量维生素A亦可致胎儿畸形,必须引起注意。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长骨摄片示骨皮质增厚;骨干中部有骨膜下新骨形成,呈梭形葱皮状或薄壳状;或有骨质普遍稀疏,长骨横径变细、软组织肿胀。严重者干骺端呈鱼嘴样突出,软骨盘生长障碍收缩,骨骺形成包埋现象。头颅摄片示颅缝增宽,前囟扩大,颅缝周围骨质密度增高且边缘增白。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血清维生素A含量明显增高,正常值小儿为1.0—2.3μmol/L(30—65μg/dl),成人为3.5—10.5μmol/L血钙及碱性磷酸酶多有增高。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压力增高,细胞数和糖正常,蛋白可略降低。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应与佝楼病、维生素C缺乏症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维生素A过多症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停用维生素A后症状消失,X线检查病变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X线检查病变尚未恢复正常。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应立即停服维生素A,临床症状常在1—2周内消失,骨骼改变和血中维生素A浓度恢复则需数月之久。个别病情严重者有骨骼变形,则需外科矫形。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医务人员要了解并掌握维生素A制剂的剂量,并向家长宣教,不能滥用维生素A制剂,改变鱼肝油是补药,剂量大些、服用时间长些没有害处的错误看法。在饮食方面也切勿食用大量动物肝脏。若为了治疗询楼病而需要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