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elvic abscess
|
拚音 |
PENQIANGNO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妇科疾病,感染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盆腔脓肿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脓肿、输卵管卵巢脓肿以及由急性盆腔腹膜炎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其中以输卵管卵巢脓肿最多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引起脓肿的病原体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与支原体等,而以厌氧菌为主。在脓液培养中,最常见的是脆弱类杆菌及大肠杆菌。近年来有些作者注意到放线菌属是导致盆腔脓肿的常见病原体,且与宫内节育器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输卵管积脓由急性输卵管炎发展而成,当输卵管的伞部及峡部因炎症而粘连封闭后,脓液即积聚腔内。由于相互邻近,急性输卵管炎往往与卵巢炎并存,且紧密粘连成块。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如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反覆发作,可发展成输卵管卵巢脓肿。单纯卵巢脓肿少见。当卵巢排卵时,如输卵管有急性炎症并有分泌物,炎性分泌物可经排卵处进入卵巢而逐渐形成脓肿。急性盆腔腹膜炎严重时,渗出的脓液可积聚于盆腔底部。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化脓形成的脓肿可局限于子宫一侧,亦可位于阴道直肠隔中。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脓肿形成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及下腹痛,虽经积极治疗无改善。妇科检查时在子宫一侧或双侧扪及稍呈囊性、触痛明显的肿块或在阴道直肠隔的上方触及肿块。如脓肿向腹腔破裂,患者突然发生剧烈腹痛,持续加剧,恶心呕吐、寒战,甚至出现休克等症状,腹部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腹胀、肠麻痹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体征。如脓肿向直肠或阴道后穹窿穿破,则有大量脓液自肛门或阴道排出,体征与症状可迅速缓解。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足量抗生素积极治疗后,如不见好转,血白细胞总数在15X109/L以上,盆腔内又扪及压痛明显的肿块,应疑有盆腔脓肿可能。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盆腔脓肿一旦形成,治疗以切开引流或将脓肿切除为主。脓肿部位低,已达盆底可作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后再行后穹窿切开引流术。如系腹腔内脓肿,先予大量抗生素,适时剖腹探查,根据具体情况引流或切除病灶。如脓肿破入腹腔,应立即输液、输血、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同时剖腹手术,尽可能切除脓肿并留置硅橡胶双套管准备行持续负压吸引,清除残留的炎性渗出物,并向盆腔内滴入抗生素进行冲洗,以利炎症控制和消散。术后予以支持治疗,并根据脓液需氧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