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osthepatic jaundice |
拚音 | GANHOUXINGHUANGD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肝后性黄疸多由胆总管阻塞所致,故相当于肝外阻塞性黄疸。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常见的病因有胆总管结石、狭窄和肿瘤、胰腺癌、Vater壶腹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癌,以及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等(见“阻塞性黄疸”条)。肝后性黄疸可能是由于阻塞近端的胆道内压力增高引起肝细胞功能障碍,并使毛细胆管、末梢胆小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以致胆汁返流至组织液和血液之故,血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非结合胆红素亦有增高,但较结合胆红素少,可能是由于胆道内压力的增高。导致肝细胞损害,并致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减退;也可能由于结合胆红素脱结合所致。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参见“阻塞性黄疸”条。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肝后性黄疸的临床表现参见“阻塞性黄疸”条。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参见“阻塞性黄疸”条。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