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ezoar of stomach |
拚音 | WEISHI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胃石症是指胃内具有胃石。胃石是指进食的某种食物、物品或异物,既不能被消化,又不能及时通过幽门,在胃内滞留并聚结成的团块,或和胃粘液凝结成的硬块。 |
中医释名 | 以胃脘痛,脘痞堵闷等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
西医病因 | 根据胃石的成分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①植物性胃石:是山各种植物的皮、子、叶、根和纤维等聚结而成。中国以此种最多见,主要系食柿后形成,称为柿胃石;其次是在食黑枣后发生的黑枣团;也有因食椰子、南瓜、芹菜、海带、麸皮、麦壳、果核等形成者。柿胃石多见于盛产柿子地区,主要是由于空腹进食大量柿子,特别是未成熟或未去皮的柿子造成。生柿中含有较多的柿胶酚、柿鞣酸、胶质及果酸,与胃酸作用后即可变成一种粘稠的胶状物,把植物纤维、皮、子等胶合一起,经胃的机械碾转形成团块,即柿胃石。胃黑枣团的发生和柿石相似,黑枣含有果胶及胶质,遇酸以后可形成团块。如果咀嚼不充分或连核一起吞下,则更易形成胃石。②动物性胃石:由于咽下较多的头发、兽毛,在胃内缠结而成胃内毛石。绝大多数见于女性。有咬嚼及吞咽头发习惯的神经质女孩,常易罹患本病。毛石内常混有食物残渣、脱落上皮,并有细菌生长,故常有恶臭,颜色大都呈灰色、黑色或暗绿色,外形不规则,可呈蜂巢状。此外,瘦肉、脂肪酸、羊脂等也可成为胃石之内容。③药物性胃石:长期服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碱性药如碳酸钙、铋剂和某些较坚硬的中药丸,以及X线造影用钡剂,也可形成胃石。有吮吸虫胶乙醇溶液习惯的油漆工人,由于松香或树脂在胃内逐渐沉积而成巨大的虫胶胃石,但十分罕见。④混合性胃石:主要由毛发和植物纤维凝结而成,称为植物毛石。 胃部分切除加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患者,由于胃排空延缓,出口狭小,胃酸或胃蛋白酶分泌减少,如食物中纤维过多,更容易促进胃石形成。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病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胃镜检查发现,并想到此种可能性,大都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表现主要依胃石的性质、大小、影响胃功能的程度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而定。患者可无症状,也可有上腹不适、饱胀、隐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口臭等症状;体积较大的胃石,上腹部可有重压感和一定程度的胃梗阻;胃柿石症多于进食大量柿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生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少数患者中上腹可触及质硬而光滑并有一定移动度的肿块。可并发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和幽门梗阻,偶可发生穿孔。少数有营养不良性贫血,胃石进入肠道可发生肠梗阻。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胃石在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上不易发现。站立时因胃石部分飘浮于胃泡液平面之上,可显示密度加大的阴影。空腹胃充气后摄片常可显示清楚的胃石轮廓。胃肠X线钡餐检查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有明显移动性,表面不规则.呈纵横交错的网状、条索状或斑点状钡影,造影剂排空后,仍可见附于肿块上的钡剂。可并发胃溃疡,常见于胃小弯角处切迹附近。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胃镜检查可见类圆形团块,呈黑褐色或棕黄色,表面粗糙,可移动,用活检钳挟取,使表面剥脱后不见出血而见黄褐色内芯。团块接触的周围胃粘膜充血、水肿,可有糜烂,甚至溃疡。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胃石易与上腹部其他肿块相混淆,如有贫血、消瘦,可酷似胃恶性肿瘤,应注意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1.胃疡:胃痛多有周期性、节律性,与进食关系密切,胃脘部压痛而无包块,X线钡餐、胃镜检查可作诊断。 2.胃癌:进行性胃脘痛,消瘦,恶病质,胃脘部包块坚硬,推之不移,持续性黑便,X线钡餐、胃镜及活检可资鉴别。 3.伤食:为食一般食物引起,恶心厌食,嗳腐吐馊,脘腹胀痛为主症。X线腹片、钡餐及胃镜检查胃内无结石征象。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般用保守疗法。在无明显症状或无并发症的患者,可于腹壁外试用按摩挤压使胃石破碎;或可采用药物促使胃石溶解及排出。一般建议口服碳酸氢钠(6g/d)或稀盐酸,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早晚各洗胃一次。可加服植物蛋白酶如番木瓜酶、纤维素酶,可使胃石变小,以利自然排出。口服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可促使胃石排出,也可在纤维胃镜直视下用活检钳或特制器械将胃石捣碎,然后洗胃或给予泻剂,促其排出。如症状严重,胃石过大,内科疗法无效或有并发症者,以及鉴别诊断有困难者,可采取手术探查取出。如合并胃溃疡,胃石取出后,溃疡常可自愈。 |
中医治疗 | 辨证论治: 1.食滞胃肠证:起病较急,脘腹胀闷疼痛,食后加重,恶心呕吐,口臭,大便溏薄,苔厚腻,脉弦滑。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2.瘀滞胃肠证:胃脘胀痛或刺痛,间歇性反复发作,上腹隆起,可扪及移动性包块,纳差,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活血行滞、消痞化积。大七气汤加半夏、茯苓、鸡内金等。 |
中药 | |
针灸 | 1.体针疗法:取足三里、天枢;胃纳差加中脘;呕吐加中脘、内关;脾胃虚弱加脾俞;脘痛加阴陵泉、太冲。 2.耳针疗法:取胃、脾、皮质下、交感、神门、内分泌,2~3穴/次,强刺激,留针30分钟。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