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胃下垂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胃下垂

  
疾病名称(英文) gastroptosis
拚音 WEIXIACHU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胃下垂指站立位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临床表现为食后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胃下垂通常是内脏下垂的一部分。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常见于女性,瘦长体型者、经产妇、多次腹部手术有切口疝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明显消瘦者,以及长期卧床少活动者等。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腹内脏器正常位置主要由三个因素予以固定:①横膈的位置及膈肌的活动力。②腹内压力的维持,特别是腹肌张力以及腹壁和腹内脂肪层厚度的托垫作用。③邻接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胃-十二指肠两端是固定的,这主要依靠食管的贲门部以及胃-膈、胃-肝、胃-脾和胃-结肠等韧带的固定,而且十二指肠空肠弯亦固定在后腹壁;但正常胃囊其他部位可上下、左右或前后在一定范围内略有移动。一般来说,幽门常位于剑突和脐连线中点或脐水平附近。因体型不同,胃的正常形态可分为二种形状,即高力型(牛角型)、正张力型(丁型)和低张力型(鱼钩型)。由于体形和体质因素,膈肌悬吊力不足,胃-膈、胃-肝等韧带松弛或被切断,腹内压下降或腹肌极度松弛等因素,可使正常胃呈极度鱼钩状。这种无张力型胃,即形成胃下垂。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胃下垂诊断标准:
1.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等。
2.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上腹不适,多在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有饱胀、厌食、恶心、嗳气及便秘等症状。亦可出现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眩晕等“循环无力症”的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
3.肋下角常<90°;站立时腹主动脉搏动明显;振水声,以双手托扶下腹部往上则上腹坠胀减轻;也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下垂的现象。
4.X线检查可见胃角部低于髂嵴连线;胃幽门管低于髂嵴连线;胃呈长钩形或无力型,上窄下宽,胃体与胃窦靠近,胃角变锐。胃的位置及张力均低,整个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
西医诊断依据 常有赖于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以下,胃呈无张力型,即胃体呈垂直方向,体部大于底部,窦部低于幽门.胃蠕动微弱或无力,餐后6h仍有少量残留。十二指肠降段常位于幽门管后方,球部向左偏移。此外,可作饮水超声波试验,可测定胃下缘下移入盆腔内。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轻度胃下垂患者大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有上腹不适、餐后饱胀、食欲不振、恶心感、嗳气和便秘等,可能和胃肠动力和分泌功能低下有关。可有腹部深处隐痛。可能和肠系膜或腹膜受牵拉有关。患者常于饱餐后、多站立或劳累后上腹不适加重,或呈现沉坠感。严重患者偶可并发胃扩张和胃扭转。此外.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如明显肾下垂时常可有腰背酸痛等,以及所谓“循环无力症”,表现为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等。患者腹上角呈锐角。站立时因胃囊下移,触诊患者上腹部时,腹主动脉搏动特别明显;托扶患者下腹部向上时,患者感觉上腹重坠减轻。患者上腹部常无压痛点,如出现压痛点时,可因立卧位变动而下固定,有些患者因胃排空延缓可出现振水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均消失,X线检查恢复正常范围。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X线检查较前有所恢复。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宜加强腹肌锻炼,增强腹肌张力,辅以助消化剂,促进食欲,增加营养,可给予蛋白合成剂及胰岛素等治疗,以促进蛋白合成及增加腹内脂肪。必要时可采用胃托辅助治疗。腹部症状可对症处理。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针刺疗法可试用。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