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yperdynamtic circulatory state |
拚音 | GAODONGLIXUNHUANZHUANGTAI |
别名 | 高心输出量状态,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高动力循环状态或高心输出量状态(high cardiac output states)指休息时心输出量增多(正常成人为2. 3—3.9L/min-m2体表面积),可伴有心率增快,周围循环血流灌注增多或血压增高的综合状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心率加快和(或)每搏输出量增加所致。在高动力循环状态中,下列因素可使心输出量增加: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即心脏后负荷降低),每搏输出量增加,于是心输出量增高。②心脏充盈压增高(即心脏前负荷增加),使舒张期心室壁张力增加,则每搏输出量增加而使心输出量增高。③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速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④体温增高,则心率加快,同时周围血管阻力降低,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也导致心输出量增加。 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如妊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高温环境等可引起生理性的高动力循环状态。在许多疾病情况下,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病性心脏病、动静脉瘘、急性肾小球肾炎、肝硬化、骨病(Paget病和Albright综合征)、类癌综合征、肺心病等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病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此外还有一些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原因不明。 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见于妊娠期的则与内分泌改变使血容量增加以及胎盘动静脉短路形成有关。病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其心输出量的增多主要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可能由于血液的周围性分流(如动静脉瘘)、中心性分流(如动脉导管未闭)、周围血管扩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血粘度下降(如贫血)。在肝硬化和骨病中,病变处存在广泛的小动静脉沟通,足以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至于原因不明高动力循环状态,可能与心脏β受体功能亢进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出现高动力循环状态时,患者往往主诉心悸、心跳加速,或胸闷不适,表现与一般心脏神经症很相似。常见的体征有:心率增快,休息时每分钟常在85—105次;右侧颈静脉血管营营音,特别在半卧位时容易听到;脉压增宽、水冲脉、动脉枪击声、毛细血管搏动等;心尖搏动强烈,可听到第三或第四心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到喷射型收缩期杂音。 本状态的临床重要性在于:造成非心源性循环淤血,其临床表现可类似心力衰竭: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容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偶可使正常心脏发生心力衰竭。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检查可有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图型。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高心输出量引起的心脏与周围血管体征,须与器质性心血管病相鉴别;但本状态得到缓解时,这些体征也随之消失,有助于鉴别诊断。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生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在生理状态复原后,症状与体征都会好转。病理性高动力循环状态的治疗,关键在于纠正或治疗原发病,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纠正贫血,手术治疗动静脉瘘等。对原因不明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效。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