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interferenc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 |
拚音 | GANRAOXINGFANGSHITUOJIE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心室由频率较快的房室交接处起搏点所激动,而心房由频率较慢的窦性或心房激动所控制,来自心房和由心室逆传的激动传达房室交接处而相互干扰,心房和心室激动持续并由不同的起搏点控制,称为干扰性房室脱节。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诊断依靠心电图。诊断时必须分别说明心房与心室心律的性质。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心房活动可以是窦性或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心室活动可为交接处性逸脱心律(少数为室性),非阵发性交接处性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及起搏器产生的室性心律。洋地黄毒性反应时,房室交接处不同部位的两个起搏点可分别激动心房和心室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但较罕见。2:1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接处性或心室性逸搏时,如逸搏周期与下传的心室搏动周期接近,也可连续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易被误诊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