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idioventricular rhythm
|
拚音 |
XINSHIZIZHUXINLV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心室自主心律是起源于心室内异位起搏点的一种逸脱心律,表现为连续3次或3次以上心室性逸搏,心率每分钟30—40次以下,心律规则或不规则。见于窦房结或心房冲动不能按时下传而交接处起搏功能又不能下传或受抑制时。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常见病因是双侧束支或三束支阻滞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亦见于二度以上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停顿。不伴心房活动的心室自主心律,常由高血钾、奎尼丁中毒引起。心室率慢到每分钟30次以下时可有心源性昏厥发作。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特征为节律缓慢、畸形而宽大的QRS波群,QRS时限常超过0.16s,心室率30—40次/min,异位起搏点愈近束支远端时,QRS时限愈长,畸形越明显,心室率也愈慢且不规则。心房可由窦房结控制,表现为规则的窦性P波,或呈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若QRS波群宽大或呈多种形态,极度缓慢而不规则,且心房波不能见到,大多为高血钾或临终前的表现。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紧急处理常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加用克分子乳酸钠或5%碳酸氢钠溶液40—60ml静脉注射。高血钾引起的应持续治疗至QRS时限恢复并稳定在0.12s以内,心室率相应加速或转为窦性心律为止。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自主心律患者,应考虑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