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
拚音 | ZHENFAXINGFANGXINGXINDONGGUOS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由心房异位激动引起的心动过速,起始和中止突然,心房率160—250次/min,规则,称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亦见于有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病以及预激综合征者,也可由洋地黄中毒引起,此时多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窦房结与心房交接部位以及心房内环形折返运动或触发激动。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根据心电图表现。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大多数病人心动过速突然发作,突然中止,历时数秒、数分、数小时或数日不等而自行消失。发作时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感、恶心、呕吐,偶可多尿;原有心脏病者可出现心绞痛、昏厥、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发作时心率快而齐,160—220次/min,有反覆发作和发作渐频的趋向。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特征:持续3次以上,快速而规则的心搏,其P波形态异常,P-R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与窦性相同(见图)。有时P波重叠于前一心搏的T波中而难以认出,可伴有一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房率160—220次/min。发作中止到窦性心律恢复,常有较长间歇,反映窦房结被超速抑制的时间,在其中可能出现房室交接处性逸搏。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开始时心率可略不规则。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50次/min左右的房性心动过速须与窦性心动过速鉴别,后者起止不突然,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等不能使发作中止,前者则可。心房率在250次/min左右的房性心动过速须与心房扑动区别,前者心电图上P-P间有等电位线,后者则呈连续的锯齿样扑动波。若原有柬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或并发室内差异传导,则QRS波群增宽畸形,须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如见有房室分离、室性融合波,以及心室夺获与心动过速时的QRS波群形态不同,有利于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必要时须用食管或心房内电极进行心电图检查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短暂发作,不影响血流动力的不需特殊治疗,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尤其如此。中止发作的治疗可先试行刺激迷走神经的各种机械性方法,如①屏气后用力呼气。②刺激咽喉引起恶心。③压迫一侧眼球(闭眼后用拇指压迫眼球)或颈动脉窦(用于指向颈椎方向压迫甲状软骨上缘水平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先压一侧10—30s,如无效再试对侧.不宜同时压迫两侧否则有阻断脑部血供或引起心搏停顿的危险。压迫时应同时听诊心脏,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 对老年患者及有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药应慎用或不用。近年应用较多的药物首推维拉帕米(异搏定),疗效快而显著,一般用药每次5—1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心律平)效亦佳,尤其适用于有预激综合征者,一般稀释后静脉注射70—140mg小儿5—7mg/kg体重;亦有用三磷腺苷(ATP)10—0mg快速静注取得较好效果。上述三药均应在心电监护及听诊下进行,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用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心功能欠佳者(非洋地黄中毒所致),首选毛花甙以西地兰)0.6—0.8mg稀释后缓慢静注。其他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每日3—4次,0.5%氯化钾溶液静脉滴注,每小时1 g左右(对洋地黄所致的房性心动过速疗效较好);口服奎尼丁或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酰胺),普鲁帕酮对预防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好。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同步直流电复律,但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禁用。安置右心房或心室内人工心脏起搏器,提高心率至适当程度,可能使心动过速中止。 近年来,对频繁发作的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者,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除避免诱发因素外,发作频繁的可选用下列药品口服预防发作,如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