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chillurbainiasis |
拚音 | FANGAOXICHONG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寄生虫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由繁睾吸虫感染人体而引起繁睾吸虫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虫生活史未明,第二中间宿主可能为蟹类,人可能因吞食未煮熟的蟹类而感染。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繁睾吸虫病仅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地区发现l例。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虫体扁平,表皮无棘,大小8.9mm×4.5mm。口吸盘大小为0.73mm,腹吸盘在体前1/3处,稍大于口吸盘。肠支有4个明显的弯曲。睾丸约240个,分布于虫体两侧。卵巢球形,位于虫体中部右侧。卵黄泡球形,排泄囊管形。虫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大小(51—74) μm×(30—38)μm。卵壳厚薄不匀,卵身稍不对称。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患者在左右耳上方先后出现肿块,手术后检获吸虫,为繁睾属(Achillurbainia)的一种,与新繁睾吸虫(A.nouveli Dollfus,1939)在形态上大同小异。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