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giardiasis lamblia |
拚音 | LIANSHIJIADIBIANMAOCHONGBING |
别名 | 贾第虫病,肠梨形鞭毛虫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寄生虫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是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病原体偶可寄生于胆道。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蓝氏贾第鞭毛虫为单细胞原虫,其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期。滋养体呈梨形,两侧对称,前端钝圆,后端渐变尖细,背面隆起,似半球状,腹面扁平,有吸盘。吸盘有微管和微丝加固,周围有条纹状的细胞质边缘,柔软而具有收缩性,借以吸附于宿主的肠粘膜。有四对鞭毛,运动活泼。以纵裂繁殖,借饮液作用摄食。包囊呈椭圆形,成熟包囊含4个细胞核,囊壁厚,囊内虫体分裂为两个,有时也进行复分裂。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发病以儿童居多。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胃酸缺乏和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为诱发因素。滋养体吸着于肠粘膜,用扫描电镜观察,虫体可侵入肠粘膜,破坏微绒毛。由于原虫对肠壁的机械刺激,可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妨碍宿主消化系统的正常活动和吸收功能而致病。受染者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液中分沁性lgA及双糖酶(特别是乳糖酶和木糖酶)含量均见降低,双糖酶降低可引起临床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者可出现类口炎性腹泻以及脂肪痢。原虫可入侵胆总管引起胆道感染。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贾第虫病(肠梨形鞭毛虫病)诊断标准: 1.反复腹泻、腹胀、腹痛、呕吐,甚至肝脏肿大。 2.大便常规找到贾第虫滋养体或包囊,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找到滋养体。 |
西医诊断依据 | 本病确诊依据找到虫体,通常在成形粪内能见到包囊,仅在腹泻时可找到滋养体。检查滋养体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即可,检查包囊常用碘液涂片或醛醚、硫酸锌浓集法。由于包囊的形成为间歇性,以间日送验粪便为妥。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滋养体较粪便可靠。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可检出大多数病人血清中抗体。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急性期典型症状是暴发性水泻,具恶臭,伴腹胀、恶心、呕吐、厌食及中上腹绞痛等。罕有粘液血便。慢性期有间歇性稀便,黄色泡沫状,亦具恶臭。儿童患者可有生长滞缓、营养不良和贫血。虫体寄生胆道时可引起类似于胆囊炎或胆管炎的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贾第虫病(肠梨形鞭毛虫病)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半月后复查粪及十二指肠引流液转阴。 2.好转: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粪检查仍见包囊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仍见滋养体。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多种药物对本病有效。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磺甲硝咪唑)均可选用。甲硝唑200mg,每日3次,疗程1周。孕妇忌用。替硝唑成人每次150mg,每日2次,7d为一疗程,疗效亦佳。有认为单剂替硝唑(一次顿服2g)的疗效亦颇为满意。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对患者(尤其是带虫者)的彻底治疗,注意个人卫生与饮水卫生,加强水源保护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为预防本病水型暴发流行,需用高浓度氯长时间接触灭活包囊。对旅游者个人防护宜饮用煮沸水,或用碘化物净化。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