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apilledema |
拚音 | SHIPANSHUIZHONG |
别名 | 视神经乳头水肿,瘀血视盘,中医:视瞻昏渺,青盲,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视盘水肿是指由于全身或眼部疾病引起的视盘非炎症阻塞性神经纤维肿胀的表现状态,亦称瘀血视盘。主要是由于颅内压高或眶内压增高或相对增高所引起。筛板内外两侧出现压力不平衡而导致视神经轴浆流的障碍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回流受阻。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产生视盘水肿临床常见的病因有颅内压增高疾病(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脑瘤、脑膜炎、脑出血、脑积血、静脉窦血栓等)眶内压增高疾病(如眶蜂窝织炎、肿瘤、脓肿、血肿等)眼内压降低疾病(如角膜瘘,穿通伤后,外伤性睫状体脱离、青光眼木后低眼压等),及炎症、高血压、外伤、白血病、贫血等引起。 视盘水肿发生速度变化差异较大,一般视盘水肿可在急剧颅压升高数小时出现,但另外一些原因常需数天。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发病机制和临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充分阐明。颅内压升高使视神经鞘内压力增加,导致视神经内轴浆的流动在巩膜筛板处受阻,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
中医病机 | 肝气郁结,气滞血郁,郁久化热、脉络受阻,精气不能上注于目所致:亦有湿热困阻三焦或气血两虚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1.气滞血郁,脉络受阻 证候:初起视物模糊,眼底可见视乳头扩大隆起,边缘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视乳头隆起可达3屈光度以上,甚至达8~10屈光度,视乳头呈蘑菇状,突出于玻璃体内。视网膜静脉怒张弯曲,动脉变细。全身可见头痛脑胀,睛珠发胀,苔白脉弦。 辨析:①辨证:除眼部症状外以头痛眼胀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主疏泄而恶抑郁,肝藏血,肝脉连目系,若肝气郁结,目系失血濡养故视昏;气滞血瘀,脉络受阻,故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怒张弯曲,视乳头隆起及头痛眼胀等。 2.脾虚肝旺,湿热困阻 证候:眼部症状同1型。兼见头晕头痛,恶心纳差,大便稀溏,舌红边有齿印,脉濡。 辨析:①辨证:除眼部症状外以恶心纳差,舌红边有齿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升清降浊,而恶湿,肝木横克脾土,以致运化失调,热与水结困阻三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见眼部诸证及恶心纳差,大便稀溏;舌红边有齿印亦为湿热内阻之证。 3.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证候:发病日久,眼内干涩,视物昏矇,眼底可见视乳头边界模糊不清,但隆起不明显。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间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眼内干涩,视物昏矒,头晕耳鸣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本病后期,热伤阴液,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故眼干不适;目失濡养而视物昏朦;阴精亏虚,清窍失养,复受虚火扰动,故头晕耳鸣,多梦。 4.脾失健运,气血两虚 证候:眼部症状同1型,但症状轻。兼见面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辨析:①辨证:除眼部症状外以视物昏矇,面白神疲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虚失运,久病体虚,失血过多或产后哺乳之人,气血俱虚,致气血流行滞缓,壅塞脉道,清阳不升,肝血不荣,目失所养,故视物昏花;面白神疲,舌淡脉弱均力气血不足所致。 |
西医诊断标准 | 1.颅内肿瘤、白血病、高血压、妊娠毒血症、慢性肾炎、颅内高压症病史。 2.早期视力无变化,晚期视力下降。 3.头痛、恶心、呕吐。 4·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隆起超过3D以上,如磨菇状。视网膜静脉怒张,乳头周围出血或渗出物及视网膜水肿。晚期水肿消退后呈灰白色,血管变细,视神经萎缩。 5.视野有生理盲点扩大,视野缩小或缺损。 6.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显影增强。 凡具备1~5项即可诊断。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 颅内压高所致视盘水肿往往是双侧性,并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症状。 2. 视盘水肿初期视力可正常或一过性视物模糊,视野检查为生理盲点扩大。后期若发:视神经萎缩,导致周边视野缩小。 3. 眼底检查见视盘瘀血、隆起、水肿,边缘模糊,并有火焰状出血和软性渗出斑。视盘水肿隆起度一般大于3D,呈磨菇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初期无明显异常,后期视盘边缘轻度着色,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荧光渗漏,视盘及周围着色,出现高荧光。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视神经乳头炎:视力急剧下降,可以单眼或双眼发病,视盘水肿一般小于3D,周围视网膜水肿,静脉纤曲,视野检查中心或傍中心暗点,眼球转动时常有疼痛,颅内压不高。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后水肿较快消失。 2.视神经缺血性病变:视力突然下降,好发于中老年人,眼前黑影遮挡,常伴有高血压,血液粘稠等病。单眼发病,视盘水肿,视网膜动静脉一般正常,视神经晚期出现萎缩,视野检查:碘型的与生理盲点相连接的象限性水平或垂直半盲,颅压不升高。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眼底病变消失,视力及视野基本恢复。 2.好转:眼底病变消退,视力及视野部分恢复。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种视神经纤维肿胀的表现。故治疗方面主要是对因治疗,如病因未查到之前需对症处理。 1.降颅压:用高渗脱水剂,如选用20%甘露醇静脉滴入,每次250ml,每日2次。 2.手术治疗:如颅内肿瘤可摘除,对视神经水肿时间过长影响视力为减轻水肿也可行眶内视神经鞘膜减压术。睫状体脱离造成低眼压可行睫状体复位术。 |
中医治疗 | 中医辨证认为本病为肾阴不足,肝气郁结,脉络失畅,精气不能上荣引起。因为肾主精,肝开窍于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治疗应从肝、脾、肾着眼。 (一)辨证选方 1.气滞血郁脉络受阻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陈皮15g,白芍12g,枳壳12g,炙甘草5g,川芎12g,香附18g。可酌加当归、郁金、丹参以增强活血行气之功;若口苦咽干,苔黄脉数,为肝郁化热之象,酌加栀子、丹皮、黄芩以清肝热。 2.脾虚肝旺湿热困阻 治法: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杏仁12g,滑石6g,法半夏6g,淡竹叶9g,厚朴6g,薏苡仁18g,白蔻仁6g。湿重加佩兰,热重加黄芩。 3.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2g,山萸肉10g,山药12g,茯苓15g,泽泻12g,丹皮10g,玄参12g,女贞子12g。亦可加龟板等增强滋阴降火之功。 4.脾失健运气血两虚 治法: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减。党参10g,黄芪12g,白术10g,茯神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熟地10g,升麻3g,银柴胡6g,陈皮9g,远志10g,枣仁10g,五味子6g,炙甘草6g。 |
中药 | 1.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此方疏肝解郁,适用于本病气滞血郁,脉络受阻型。 2.知柏地黄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本方滋阴降火,可辅助用于肾阴不足,肝气郁结,虚火上炎型。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视盘水肿绝大多数为颅内压增高所引起,脑肿瘤又是引起颅内压增高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来说,视乳头水肿发生后,应当首先查清病因,除去病原,不能只是单服中药,以免耽误病机。尽管有属假性脑肿瘤,无功能障碍,预后较佳者,但这种病例是较罕见的。只有在利用现代检查手段及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才能达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的目的。虽然本病的中医辨证分有数型,但临床证明,均应以疏通气机、通调水道为原则,从而保证肝气调达,疏泄通畅、脾气健运、升清降浊、肾主气化、开合有度的功能。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酌加车前子等利水之品是非常必要的。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