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optic tract lesion |
拚音 | SHISHUSUNHA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视交叉以上延续的神经纤维束称为视束,它是由同侧视网膜颞侧的纤维和对侧视网膜鼻侧的纤维组成,继续上行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其本身极少单独发病,病变损害常由邻近组织病变影响所致,一般伴有其它神经症状。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病因较多,如炎症(大脑炎、脑膜炎、视神经脊髓炎、动脉内膜炎等),肿瘤(损害视束前部的垂体瘤、神经胶质瘤、压迫视束的颞叶肿瘤等),血管瘤、血管硬化、及颅脑外伤。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1.视束损害临床表现为同侧偏盲,后期出现下行性视神经萎缩。另因前2/3视束有瞳孔纤维并行,故视束前部的病变可致偏盲性瞳孔强直。同侧偏盲缺损范围可有差别,如视束前段损害多由垂体瘤引起,出现同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盲。 2.视束中段的病变则视野缺损出现同侧偏盲,一般伴有对侧肢体偏瘫及不全麻痹,有时出现第Ⅲ、Ⅳ、v、Ⅵ颅神经损害的表现。视束后1/3段损害则无同侧偏盲性暗孔强直现象。 3.视束的损害同时伴有黄斑分裂(视野缺损的分野线垂直经过注视点)。 4.下行性视神经萎缩的出现一般需3~4月。损害越靠前部萎缩出现越早。两眼视盘的苍白程度可以不同。偏盲同侧的视盘苍白程度更重。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