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视网膜脱离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视网膜脱离

  
疾病名称(英文) retinal detachment
拚音 SHIWANGMOTUOLI
别名 中医:暴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多发于近视眼。按习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事实上均继发于眼部和某些全身疾病,严格说都是继发的。根据引起分离的不同机制,临床上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较为多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的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后脱离,这些诱因又与年龄、遗传、变性、近视、无晶体等因素有关。原发性网脱是视网膜变性玻璃体变性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本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精气不能上行灌输或脏腑受邪,邪随经脉上冲于目有关。故凡湿热蕴脾,清气不升,浊气上泛清窍;或平素肝胆火盛,兼脾运失职,痰湿内困,火热与痰湿混结,上扰于目;或肺脾两虚或脾肾阳虚,体液代谢失常,水湿潴留甚而泛滥;或劳瞻竭视,房劳过度,阴精亏损,目失涵养;或头面部受外力撞击,均可形成本病。
季节
地区
人群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约3:2,多数为30岁以上的成年人.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分别由视杯的内层和外层发育而成。两层之间除在视乳头和锯齿缘处有紧密连接外,其余部分则疏松地附着在一起,当某些液体进入两层之间或神经上皮受来自玻璃体方面的牵引时,使两者分开,称视网膜脱离。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辨证,以虚实为纲。初期湿热蕴脾,浊气上泛清窍;或痰热内阻,上扰于目多属实证。而脾肾阳虚,体液代谢失常,水湿潴留泛滥,视网膜下有积液者,多属本虚标实证;后期眼底见网膜变形,兼眼内干涩多属虚证。
1.湿热蕴脾
证候:初起自觉云雾动荡,蝇飞蚊舞,或视静为动,视直为曲,视物颠倒,神光自现等症状迅速加剧,继而眼前如垂黑幕,一部或半面淬然不见,甚则不辨明暗。亦有全无自觉症状而视力骤然丧失者。眼底:视网膜脱离处呈灰白色波纹状隆起,血管暗红色,迂曲起伏,时隐时现。原发性者,多能发现红色裂孔,裂孔最常见的形态为马蹄形或圆形。继发性者则常有明显病史和出现相应的临床体征及眼底改变。全身症见头重体倦,胸闷泛恶,溺短而赤,舌质红,苔黄浊,脉弦滑或数实。
辨析:①辨证:以视静为动,视物颠倒,眼前一部或半面淬然不见,甚则不辨明暗,或视力骤然丧失,眼底有机网膜脱离改变兼头重体倦,胸闷泛恶,溺短而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熏蒸,上泛目内,引起视静为动,眼前一部或半面淬然不见,甚则视力骤然丧失;湿热郁遏,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致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红,苔黄,脉弦滑均为湿热内蕴之征。
2.痰热上扰
证候:眼症如上,心烦失眠,胸胁满闷,口苦口干不欲饮,溺黄,舌边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或弦数等。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兼心烦失眠,胸胁满闷,口苦口干不欲饮,溺黄,舌边红,苔黄而腻,脉滑数或弦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胃不和,痰热上扰于目,引起视力急降,眼底视网膜脱离;胸胁满闷,口苦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内蕴之征。
3.脾肾阳虚
证候: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体倦无力,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腰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细尺弱。
辨析:①辩证:以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兼体倦无力,肢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腰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细尺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阳虚,体液代谢失常,水湿泛滥于目引起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脾肾阳虚,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则体倦无力,肢冷,腰酸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4.脾气虚
证候: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气短懒言,四肢无力,饱食不消,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苔白滑,脉缓弱。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兼气短懒言,四肢无力,饮食不消,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舌质淡,脉缓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目失所养,故见视力急降,眼底有视网膜脱离改变;脏腑精气不足以主神及充养周身,因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5.肝肾亏损
证候:视网膜脱离病程长,眼底可见网膜变性或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眼内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少苔,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视网膜脱离病程长,眼底可见网膜变性;或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兼眼内干涩,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淡少苔,脉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目失濡养,故眼内干涩,眼内可见网膜变性或术后视力不提高;全身兼见之脉症皆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视网膜脱离诊断标准:
1.眼前似云雾遮挡,闪光和火花,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部分视野缺损
2.玻璃体混浊,呈灰尘状、条索状或片状,随眼球活动而飘动。
3.视网膜脱离区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血管爬行其上呈红色,随视网膜皱褶而弯曲,仔细检查可见V形、圆形、马蹄形以及不规则裂孔或在锯齿缘可找到离断病变。完全脱离者呈漏斗形或伞形。裂孔数目不一,赤道部到锯齿缘,颞上象限多见。
4.眼压低,前房深,可伴有晶状体混浊。
5.视野缺损,尤其蓝色视野缩小。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早期病人眼前突然出现黑影飘动,并有闪光幻觉,视物变形,当脱离区累及黄斑区时则视力明显减退。视力减退的程度取决于脱离的部位、范围、时限、玻璃体混浊的程度以及近视变性的存在与否。

体检 1.眼前节一般正常,时久则因色素膜炎而发生虹膜后粘连,如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患眼,后粘连明显而发展迅速。眼压随脱离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早期正常或略偏低。 2.眼底表现:脱离的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脱离可以局限于某一区域,也可广泛或全部脱离,脱离程度可深可浅,浅者仅可见血管暗影,高者呈一个或几个半球状隆起。合并有PVR的病例,则可见增殖的条索和星状皱褶,重者呈漏斗状,甚至闭合看不见视乳头。对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中90%以上可查到视网膜裂孔,裂孔呈红色,形状多样,大小不等,数目不等,常见马蹄形、圆形。 3.视野改变:周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以感到病变对侧相应部位有阴影或视野缺损,但在颞侧网脱时,其鼻侧视野缺损恰好在双眼的视野范围内,有时不为患者所觉察。
电诊断
影像诊断 1.超声检查:A超:在玻璃体平段内出现一个垂直于基线的单高波。B超:视网膜脱离处有一条强光带,凹面向前,一端与视神经相连,另一端止于周边部。 2.ERG检查:b波下降,下降的程度与脱离的范围和脱离的时间有关。 3.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如查不到裂孔,形态又不象孔源性脱离,此时作此项检查以鉴别脉络膜渗漏,泡状脱离等疾病。
实验室诊断 若为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还应作与原发病有关的检查。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视网膜劈裂症: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之中任何两层之间的分离并有积液的存在,往往位于下方周边眼底,呈半球形隆起,由囊样变性融合发展而来,内壁薄透明,外壁缘附近可有色素沉着,此病多见于学龄儿童,有家族史,视网膜血管常伴有白鞘,病变多位于颞下方,双眼对称。
2.中浆病: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部出现的变视症与小视症与中浆病症状相同,应扩瞳仔细检查周边部。眼底荧光造影可鉴别。
3.葡萄膜渗漏(脉络膜渗漏):葡萄膜渗漏是葡萄膜渗出液积聚到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之间形成的。与视网膜脱离层次不同,眼底可见半球形隆起,视网膜下积液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移动,无裂孔。
4.实体性视网膜脱离:实体性网脱是由肿瘤,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网脱,B超、CT、核磁共振可以加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粘着,裂孔封闭。
2.无效:裂孔未封闭,视网膜脱离未复位。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迄今为止,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手术原则为封闭裂孔及解除或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在与裂孔相应巩膜面作电凝、冷凝或激光光激,以引起局部脉络膜反应性炎症,使脉络膜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生粘连而封闭裂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需设法缓解或消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牵拉,玻璃体切割,排出视网膜下液,球壁外加压或玻璃体腔内注入某种液体(如过氟化碳类化合物、硅油等)以加强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接触等。
2.改善脉络膜,视网膜循环的药物。
3.维生素类药物。
中医治疗 本病有虚证、实证,治疗除适当注意休息外,原发性者,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按辨证内服中药调理;继发性者,可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辨证用药。
(一)辨证选方
1.湿热蕴脾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猪苓散加减。猪苓15g,车前仁15g,木通10g,山栀仁10g,滑石15g,萹蓄12g,苍术10g,茯苓15g,海金砂10g,金钱草15g。大便燥加番泻叶;孕妇加当归白芍
2.痰热上扰
治法:化痰清热。
方药:温胆汤(《千金方》)加味。法半夏10g,陈皮6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2g,甘草6g,猪苓15g,泽泻10g,车前仁15g,夏枯草15g。若口渴烦躁,可加生石膏瓜蒌
3.脾肾阳虚
治法:健脾固肾,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味。白芍15g,白术12g,茯苓15g,熟附片10g,炙甘草6g,黄芪15g,党参12g,猪苓12g,仙灵脾12g。若网膜下积液明显可加泽泻、车前子
4.脾气虚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6g,木香6g,自术I0g,炙甘草6g,茯苓15g,五味子10g。腹部畏寒肠鸣,便溏日行数次加吴茱萸、炮;孕妇加当归、白芍。
5.肝肾亏损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补肾磁石丸(《证治准绳》)加味。煅磁石15g,菊花10g,石决明15g,苁蓉15g,菟丝子12g,枸杞子15g,桑葚子15g,五味子10g。
中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9g,每日3次。本方滋补肝肾,适用于本病肝肾亏虚证。
2.参苓白术丸:每次9g,每日3次。本方健脾益气,适用于本病脾气虚弱证。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感觉上皮层和色素上皮细胞层相互分离的一种病理状态。视网膜脱离可分为裂孔性、非裂孔性及牵引性三大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宜及早手术治疗,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则必须重视原发病的治疗。本病中医称为暴盲,根据患者全身症状而分别施治以清热利湿、化痰消热、温阳利水、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等法。现代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术后辨证服用中药;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医辨证论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