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entral exudative choroidoretinitis |
拚音 | ZHONGXINXINGSHENCHUXINGMAILUOMOSHIWANGMOYAN |
别名 | 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是一种局限于黄斑部或其附近的脉络膜视网膜肉芽肿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黄斑部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最终导致瘢痕形成。该病病程长,常呈间歇性发作。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一般认为炎症原发于脉络膜,炎症损伤Bruch膜,从而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经Bruch膜进入视网膜下,造成一系列损害。方献中,以弓形体感染最多见,约见总病例数的1/3以上,其他为结核、梅毒、组织胞浆菌病等,但我国则多与结核有关。 |
中医病因 |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乃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发病年龄常在20~40岁之间,性别、种族均无明显差异,9%以上单眼发病。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凡脾肾阳虚,脾不运化,肾不化气,水湿内停,上泛于目;或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精耗液伤,目失濡养;或湿热痰火,蕴郁熏蒸,浊气上泛;或肝郁气滞,气血失和,目络壅滞等均可发为本病。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本病辩证,以虚实为纲,根据全身症状结合眼局部情况,早期水肿渗出明显多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恢复、痊愈期,水肿渗出吸收则多属虚证。 1.湿热内蕴 证候:视物昏朦,视物多形,眼底见视网膜水肿,或视网膜可见黄白色渗出斑块、边界较清楚,个别可兼见少量出血,中心凹反光不见,全身症见胸腹满闷,食少纳呆,溲短色黄,舌苔厚腻,脉濡数。 辨析:①辨证:以视物昏朦,视物多形,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等炎症性改变兼胸腹满闷,食少纳呆,溲短色黄,舌苔厚腻,脉濡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湿热内蕴,浊气上泛,熏蒸清窍,故视物昏朦,视物多形;湿热生痰,可见眼底有渗出物;湿热郁阻,气机不畅,升降失职,故胸腹满闷,食少纳呆;脉舌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2.肝郁气滞 证候: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视网膜脉络膜炎症改变,全身症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苔薄黄,脉弦数。 辨析:①以视力下降,眼底见视网膜脉络膜炎症改变兼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故脉络瘀阻,气血不畅;肝窍不利,故视力下降,眼底见视网膜脉络膜炎症改变;肝郁不能柔达,则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脉弦数。 3.脾肾阳虚 证候:视力下降,视物多形,眼底见视网膜脉络膜炎症改变,全身症见头昏健忘,气短身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腰膝酸软,舌质淡舌苔无,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视力下降、视物多形,眼底可见视网膜脉络膜炎症改变兼见头昏健忘、气短、身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腰膝酸软,舌质淡苔无,脉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阳虚运化乏力,肾阳虚水不化气,水湿内郁,上泛于目故视力下降,视物多形,眼底可见视网膜脉络膜炎症改变;湿困清阳,清阳不得上升,温煦头面,故头昏,面白无华;脾阳虚主肌无力而身疲乏力;肾虚则腰膝酸软。 4.肝肾亏损 证候:视物昏朦,眼前似有荧星黑花飞舞,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遗留少量黄色,黄白色小点或细微的色素沉着,中心凹光反射可重新出现,但较正常减弱或弥散,全身症见头昏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 辨析:①辨证:以视物昏朦;眼前似有荧星黑花飞舞;眼底可见遗留色素沉着或黄白色小点兼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目窍不利,神光衰弱,故视物昏朦,玻璃体混浊,则眼见黑花飞舞,肝肾精血不足,血脉不利,气血郁滞而致眼底色素滞留;精血不足,脑髓、骨骼失养,致头晕耳鸣,腰膝酸弱。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中有中心暗点。 |
体检 | 眼底:病变局限于黄斑部,渗出性病灶呈灰白色或灰黄色,圆形成椭圆形,边缘不清稍隆起,大小约为0.25~IPD,很少超过IPD。病灶周围有环形或弧形出血区,不少病例合并有后极部盘状视网膜浅脱离,有的周围还有硬性脂类渗出。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FFA:病变初期可以见从脉络膜伸向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恢复期,在病灶部及周围脱色素区出现强荧光区,荧光素从病灶部向视网膜下少许渗漏;瘢痕区,动脉初期出现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但不扩大,也不向视网膜渗漏。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中浆病:患者男多于女,视力一般减退不重,眼底无出血,荧光造影可见典型的荧光素渗漏,黄斑部水肿明显,为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盘状脱离。 2.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多见于老年人双眼发病,可一先一后,病灶大于IPD,常在2~3PD以上,在病灶周围或对侧眼可见玻璃体疣,黄斑区水肿,浸润,不规则出血,渗出吸收后形成盘状病损。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针对病因治疗:是结核引起的应用抗结核药物,是病毒引起的应用抗病毒药物,是细菌引起的可给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2.激光治疗:应用氖激光光凝中心凹外250um的新生血管,效果显著,而对邻近中心凹的新生血管主张用氢激光或染料激光光凝。 3.吸入含有10%~15%CO2的氧气,每日3次,每次15~30分钟。 4.一般药物,口服维生素B1,200mg,每日3次;维生素E,200mg,每日3次;路丁40mg,每日三次,扩血管药应慎用。 |
中医治疗 | 本病为虚证,实证,视其不同证情分别合用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滋肾养肝,温阳化湿等法。辨证选方如下: 1.湿热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薏苡仁18g,苦杏仁9g,白蔻仁6g,厚朴6g,白通草6g,滑石18g,姜半夏9g,淡竹叶9g,酒黄芩12g,炒栀子9g,车前子10g。眼底渗出物较多,选加黄连、胆星、茺蔚子之类,则清热除湿之力更强。 2.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薄荷3g,丹皮9g,栀子9g,丹参12g,,赤芍9g,红花99,郁金6g,川芎6g,煨姜2片,若头疼眼胀加荆芥、防风、夏枯草;大便干燥加番泻叶;失眠严重加远志、枣仁、夜交藤。 3.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肾气丸(《伤寒论》)加减。熟地黄20g,炒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山萸肉10g,丹皮10g,桂枝10g,炮附子10g,菟丝子15g,车前子10g,yin羊藿12g。若腹部畏寒,肠鸣便溏,日行数次,加吴茱萸、炮姜。 4.肝肾亏损 治法:滋肾养肝明目。 方药:明目地黄丸改汤剂(《原机启微》)加减。熟地15g,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0g,泽泻9g,茯苓9g,丹皮6g,柴胡9g,当归10g,五味子9g,若阳气偏衰,可酌加紫河车、鹿角胶、肉苁蓉。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本病为视网膜炎症同时引起脉络膜炎。其病因复杂,西医治疗采取针对病因,应用激素、维生素、扩血管药等。中医则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及眼底情况,灵活辨证加减用药。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