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analiculitis |
拚音 | LEIXIAOGUAN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眼附属器官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泪小管炎为泪小管的慢性炎症,以下泪小管为较多,临床上少见,可以单独发炎,也可以同时伴有泪囊炎。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泪小管炎可以由结膜蔓延而来,也可以由泪囊炎上行感染造成。沙眼衣原体造成的泪小管炎,是沙眼的常见并发症:放线菌和霉菌也可侵及泪小管。依不同的病因,临床上有化脓性、沙眼性、结核性和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等。 |
中医病因 | 泪小管炎中医辨证多与肝经郁热,复受风邪有关。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证候:内眦部皮肤潮红,睑缘圆肿,泪点突出,压迫可有脓液溢出,内眦部自睛红赤,流泪,泪液粘浊有热感,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①辨证:以内眦部皮肤红赤,睑缘圆肿,泪窍突出,舌红,脉弦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经郁热,复受风邪,内外合邪,上攻泪窍,故泪窍突出,眦部皮肤,白睛红赤,睑缘圆肿。热盛则肉腐,故压迫泪窍可见脓液溢出,泪液粘浊。热伤津液,则咽干口燥。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郁热之证。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化脓性泪小管炎:通常侵犯上泪小管,在泪小管部有一小波动肿块,其上面皮肤紧张充血,其下方结膜则发炎增厚,相应处睑缘园肿,扩大的小泪点突出,用玻璃棒加压,则有脓液溢出,有时则无,但若用探针轻轻从泪小点探进,遂即有脓液或粘液流出。 2.沙眼性泪小管炎:沙眼性泪小管炎感染较为常见,一般是由结膜下组织直接蔓延到泪小管周围的腺组织。病理切片示泪小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润,聚积成滤泡。脓性分泌物排入管腔,可以从泪点挤压出来,而后形成瘢痕性收缩至泪小管狭窄或阻塞,主要表现为泪溢,也可以使泪小管扩张或感染形成脓肿。 3.放线菌性泪小管炎:通常是单一泪小管受累,且以上泪管多见,主要为泪溢,伴有持续性结膜炎,以内眦周围较显著,结膜炎后期有滤泡形成,常以大量胶粘分泌物及搔痒为其特征,泪点充血、凸出。加压有脓性或奶油样分泌物自扩张的管口逼出。冲洗泪道通畅,探针进入可触及凝结物,质地较脆。培养有放线菌生长。 4.结核性泪小管炎,很少单独发生,常伴随结核性泪囊炎出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麦粒肿:是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眼睑患部红、肿、热痛、硬结,发生于内、外眦部者,红肿疼痛尤为明显,它不只限于内眦部,挤压泪点、泪小管处无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泪道通畅。 2.单纯泪道阻塞:泪道阻塞的主要症状是泪溢,但泪道阻塞没有炎症反应表现,挤压泪小管处无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畅。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除去病因:①如为沙眼结膜炎蔓延而来,则应根治沙眼,局部及全身抗生素应用1~3月,病毒感染则抗病毒药物应用,增加机体抵抗力;结核性则采用抗疹疗法直至痊愈,如为慢性泪囊炎上行感染,除治疗泪囊炎外,泪小管炎症不能忽视。②真菌所致,滴用1%~3%碘化钾溶液于内眦部,并以此液冲洗,再涂以此碘制剂药膏,最好同时加用制霉菌素眼药水频点,局部应用青霉素制剂。如管口有真菌结石者,应挤出或取除之。 2.必要时以Weber小刀扩大切开泪小管,并滴用抗生素眼水。可选用0.5%氯霉素眼药水,15%斑马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等。 3.急性感染时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口服复方新诺明片0.96g,每日2次。 4.超短波治疗:小功率超短波,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共5~6次。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5.慢性泪小管炎形成囊肿者,先用探针探通,若探不通者,可做泪小管切开,泪小管成形,或囊肿摘除术。 |
中医治疗 | 治法:清热平肝,佐以祛风。 方药:羚羊角饮(《审视瑶函》)加减。羚羊角粉0.6g(冲服),玄参12g,防风10g,知母10g,黄芩10g,车前子15g(包煎),大黄10g(后下),桔梗12g,茺蔚子9g,口苦胁痛加龙胆草、栀子。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