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rheumatoid heart disease
|
拚音 |
LEIFENGSHIXINGXINZANG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类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心脏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病理改变是一种肉芽肿样的结节,切片显示中间为坏死组织,四周围有增生的大单核细胞,外围有一层结缔组织,另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呈弥漫性或局灶性浸润。这些病理变化可累及瓣膜、瓣环、心肌、心包、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根据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尸检资料分析,约3%—20%具有典型类风湿性肉芽肿样的结节。最常受累的是心包,轻的为粘连性心包炎,严重时心包腔内形成纤维化阻塞,并可伴有急性或慢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积血和缩窄性心包炎。心肌也可有非特异性问质性心肌炎,常伴有小冠状动脉炎,造成局限性梗死灶;房室结和房室束也可有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瓣和左房室瓣纤维化、增厚而导致关闭不全,偶尔也可造成主动脉瓣钙化狭窄。与风湿性病变不同者,为风湿性病变常累及瓣膜的游离边缘和整个瓣叶,而类风湿性病变以瓣环和底部为主,呈局灶性。造成肉芽肿性壁性心内膜炎(granulomatous mural endocarditis)者极罕见。主动脉根部亦可有炎症改变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颇似梅毒性主动脉炎,最后引起主动脉扩大,特别在根部和升部,甚至呈动脉瘤样变化。主动脉根部的炎症变化亦可延伸至心肌和传导系统。在类风湿性疾病中,心脏淀粉样变性也可发生。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由于心脏病变进行比较缓慢,临床表现较少或较隐匿。学龄儿童的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iill病)中心包炎较常见。症状多发生在急性心包炎时,可有胸痛、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甚至偶有心包填塞。在严重关节强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患者中,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在合并有尿道炎、结膜炎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患者中,除瓣膜受累外,还可引起心肌炎和严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出现心源性昏厥。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般瓣膜受累程度远较风湿性病变为轻,因而由此造成代偿性心脏肥大者亦很少见。后期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往往与合并活动性病变累及心肌有关,而非瓣膜病变的后果。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检查示非特异性S-T、T波改变,传导系统受累时可有I、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影像诊断 |
X线胸片检查一般心影不大,心包受累时可显示心包积液或缩窄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包积液或增厚,以及瓣膜受累。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类风湿因子常呈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偶可升高,血沉增快,血清白蛋自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电泳显示IgG、IgA 和IgM增多。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常规处理(见“心力衰竭”条)。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心脏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不明显,但在缓解症状方面如心包炎引起的胸痛可以试用。合并有缩窄性心包炎或心脏填塞者,可行心包切开术。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可用人工心脏起搏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