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
拚音 | GAOXUEYAXINGXINZANGBING |
别名 | 高心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为长期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使左心室负担过重,逐渐发生左心室肥厚、扩大的结果,最后导致左心室衰竭。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反覆或持续的左心衰竭又可影响右心室功能从而导致全心衰竭。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原发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都可引起高心病,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多见,故临床上所见的高心病多为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引起高心病时,由于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发病也可引起心脏病变,例如肾小球肾炎既导致继发性高血压,也引起肾脏病性心脏病变,因此就不能将这些病人所患的心脏病单纯视为高心病。即使是在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高心病中,也可有其他导致心脏病的因素参与,特别是长期血压增高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而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常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者必然会影响高心病的发展过程。 血压增高数年至10余年后,左心室为克服其后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发生向心性肥厚,心肌纤维肥大,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此时心脏功能代偿。其后左心室逐渐扩张,左心室舒张期压力逐渐增高,心脏功能逐渐失去代偿而出现左心室衰竭,左心室舒张期压力增高导致左心房压力增高。左心房也逐渐肥厚并扩大。左心房压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因而肥厚并逐渐扩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 左心衰竭时在扩大的左心房心耳部和左心室心尖部易于发生附壁血栓;右心衰竭时在下肢深部静脉内易于发生血栓形成。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1.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2.心功能代偿期仅有高血压一般症状,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左心衰竭症状,轻者于劳累后呼吸困难,重者则出现端坐呼吸,心源性哮喘,甚至急性肺水肿。长期患者可发生右心衰竭。 3.体检发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或/和主动脉瓣区可听到2~3/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左心衰竭时心尖部可有舒张期奔马律。 4.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有左心室增大。 |
西医诊断依据 | 有多年持续血压增高的病史,同时发现左心室增大、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如能除外其他足以引起左心室病变的疾病,即可诊断为高心病。胸部X线检查示左心室增大,主动脉迂曲延长,其升部、弓部或降部可膨出。左心衰竭时可见肺上部静脉扩张、肺纹理加深、肺小叶间隔增厚形成“间隔线”(肺间质水肿)。急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时可见肺门显著充血,呈蝴蝶样模糊阴影。全心衰竭时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上腔静脉影增宽,胸腔有积液阴影和横膈抬高(反映腹腔积液)等。心电图和心向量图检查示左心室肥厚,或兼有劳损,可有心房颤动或其他心律失常。有时还可见P波增宽或有切迹,P波振幅增大,特别是终未向后电力增大等变化。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室壁肥厚和左心室增大。左心室收缩时间间期测定时还可显示左心室功能变化。此外实验室检查常示尿中有少量蛋白、透明管型和红细胞,尤其在心功能失代偿阶段,心力衰竭控制后好转。心力衰竭时可有血氮质增高。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阶段:①心功能代偿期:病人除有高血压症状外,其他心脏症状可不明显。在左心室向心性肥厚阶段,体格检查除有血压增高、脉搏有力、心尖搏动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外,可无其他发现。在左心室扩大阶段,体格检查可见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移向左、下,并呈强而有力抬举样搏动;心尖区可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相对性左房室瓣关闭不全或乳头肌功能失调),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可呈金属调,并有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相对性主动脉瓣狭窄)。血压很高(尤其是舒张压)、左心室扩大明显和主动脉瓣有粥样硬化病变时,可听到吹气样舒张期杂音(功能性或器质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外还可有第四心音和各种心律失常,后者以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心动过速较为多见。②左心衰竭期:开始时,在体力劳累、饱食或说话过多时发生心悸、气喘、咳嗽,以后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发生,病人在午夜睡眠中因呼吸困难而憋醒,被迫坐起,过一段时间后呼吸困难才逐渐平息。后期在平卧休息时亦发生呼吸困难,病人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可痰中带血。严重时发生肺水肿,此时呼吸极度困难,并咯多量泡沫样痰,开始时白色,以后粉红色。体格检查可见发绀、心率增快、心尖区听到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出现交替脉,肺底听到湿啰音,肺水肿时全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③全心衰竭期:逐渐出现水肿,多从下肢开始,长时间卧床者则从骰部开始,然后向上发展,严重者除皮下水肿外,还可有腹水和胸水,尿量减少,紫绀加重,可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而有压痛、下肢浮肿、胸骨左下缘处可听到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相对性右房室瓣关闭不全),而在左心衰竭期中出现的肺部啰音减少,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减轻。 高心病是高血压的晚期表现。此外,左心房或左心室腔内血栓脱落可引起动脉栓塞、下肢深部静脉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高血压本身可并发脑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故预后差,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往往在1—2年内死亡。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其他一些引起左心室增大和衰竭的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扩张型原发性心肌病、其他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性心脏病、肾脏病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性心脏病、某些内分泌病性心脏病、高动力性循环状态等所致的高血压。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症状消失,血压及心功能正常。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大致正常。 2.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在临界高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6kPa(20mmHg)。心功能基本正常。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仍见左心室肥大。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在心力衰竭未发生前应着重治疗高血压(见“原发性高血压”条),应用降压药物和其他措施降低血压,并避免劳累、感染等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以防发生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时,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等积极治疗心力衰竭(见“心力衰竭”条),同时降低血压。发生并发症时,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预防在于防治高血压。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