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enicilliosis
|
拚音 |
QINGMEIJUN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感染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由青霉菌引起的疾病统称青霉菌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青霉菌约有250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其中少数属于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耳真菌病、角膜溃疡、灼伤、皮肤继发感染,以及泌尿道、肺或脑脓肿等;可以致敏,引起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还可以产生毒素,引起真菌性中毒症。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青霉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感染,由于疾病或免疫力降低或外伤引起。症状类似曲菌病,无特异性,组织病理改变一般较轻,有时青霉菌侵入血管,引起组织坏死。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青霉菌在组织内表现为菌丝型,分支、分隔,类似曲菌,在特殊情况下,发现孢子头,可资鉴别(马雷青霉菌在组织内表现为细胞内孢子,颇似美洲型组织胞浆菌)。直接镜检,可见分隔菌丝,相当于组织内菌丝形态,与曲菌很难区别;如看到孢子头,有鉴定价值。在葡萄糖蛋白胨上培养(25℃)2-3d开始生长,初为白色菌丝,不久产生孢子头,形成粉末状,呈蓝色、绿色或其他颜色。菌种鉴定根据菌落形态、孢子头形状及有无子囊壳或硬孢子而定。单纯培养阳胜不能确定诊断,必须配合临床、病理检查和直接镜检。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诊断确定后应用抗真菌治疗,如氟胞嘧啶、克霉唑、两性霉素B等。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防治青霉菌病首先应预防孢子被吸入或接触损伤的皮肤、角膜或耳道,其次是治好原发病。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