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yphilis of mouth cavity |
拚音 | KOUQIANGMEID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性病,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口腔梅毒是由于口腔粘膜创伤或肢裂受梅毒螺旋体的侵入感染所致,接触传染多通过接吻或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不严密所引起。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本病分为获得性及胎传性两类。 获得性第一期口腔病变常位于唇、舌、牙龈、腭粘膜等处,病变为无痛性、棕红色、圆形或卵圆形硬结,表面溃疡,溃疡底部光滑,有棕色薄痂,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在标本中检查到梅毒螺旋体。第二期在感染后8-10周口腔粘膜可出现“粘膜斑”.表现为无痛性扁平的淡灰色圆形糜烂,表面覆有薄膜,周围有充血带。病变多位于舌、牙龈及颊粘膜,粘膜斑有高度传染性,含大量螺旋体,血清反应阳性。第三期约在感染后2年左右发生,腭部可发生无痛性肉芽肿(树胶样肿),坏死破坏后形成深在性溃疡,可造成腭穿孔。病变在舌部为弥散性间质性舌炎,舌乳头萎缩,表面光滑,过度角化,有硬结并形成裂沟。 胎传梅毒系由胎盘血行性感染所致,症状出现早迟各异,早发者出现短暂的炎症变化,在口角部形成丘疹、糜烂,遗留皱褶样瘢痕,亦可出现鞍鼻。迟发者在6-15岁才表现出来。口腔的主要表现是形态异常的Hutch-inson牙(楔状牙)。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