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yocyanic pneumonia
|
拚音 |
LVNONGGANJUNFEI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呼吸系数疾病,感染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绿脓杆菌肺炎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坏死性支气管肺炎。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由绿脓杆菌感染引起。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病变有肺部血管炎和出血,肺实质不规则的实变区,中心坏死,形成微小脓肿。肺脓肿含有粘稠胶状物,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的核崩解伴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肺泡壁坏死,肺泡毛细血管栓塞、出血,支气管上皮充血、细胞化生,形成复层。常累及胸膜,渗出浆液血性胸液。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根据临床和X线表现,痰、胸液或血中分离出致病菌,即可确定诊断。但经口咳出的痰常被口腔常存菌污染。在医院内接受长期广谱抗生素治疗者,痰中发现这些细菌就须进一步明确其致病意义。若临床上原有感染已获控制而出现新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加剧,痰转成脓性,X线出现新浸润,或有血白细胞增加,痰中出现新菌属者,就有致病意义。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发病往往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有高热,咳嗽,咳黄绿色脓痰,常具绿脓杆菌的绿色和特殊气味。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表现无特征性。吸入感染始为不规则的支气管肺炎,下叶多见;迅速融合、实变和小脓肿形成。血源感染有广泛片状或结节状炎症,可伴胸腔积液。
|
实验室诊断 |
痰涂片镜检发现多量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外,尚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新鲜痰液经生理盐水洗涤、匀化后多次培养出同一菌种,更具诊断意义。
|
血液 |
血白细胞稍增加或正常,血清抗体测定滴定度增加,对感染意义更为可靠。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
|
西医治疗 |
应根据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选用抗菌药物。一般可单独选用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的抗菌药物如半合成青霉素类:羧苄西林、呋苄西林(呋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或可加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磷霉素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三嗪)、头孢他定(头孢噻甲羧肟)、羟羧氧酰胺菌素、噻肟单酰胺菌素均有较好的抗绿脓杆菌的作用,可单独应用或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合用。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