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ulmonary air embolism |
拚音 | FEIKONGQISHUANSAI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呼吸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空气进入肺血管系统可引起栓塞,称肺空气栓塞症。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在静脉插管、颈部手术、刮宫术、腹膜后充气造影、输卵管通气试验等手术时,空气经开放的静脉进入体循环静脉系统,通过右心散布于肺,引起肺动脉空气栓塞;空气亦可进一步经过肺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动脉系统。在人工气胸、肺部手术或抽取胸液过程中,因空气进入肺静脉,经左心室,随动脉系统至全身,可引起脑或心脏等重要脏器动脉空气栓塞。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肺空气栓塞临床症状与进入静脉的空气量和速度有关。少量缓慢进入者可无症状;若量多且滞留于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者,会出现肺巨大栓塞症的临床表现(见“肺血栓栓塞症”条);若空气滞留于右心室之输出道,可引起血液循环骤停,动脉系统血流量急剧下降,若重要脏器严重缺血可发生猝死。但重要脏器如脑或心脏的动脉发生空气栓塞时,即使小量气体也可造成严重功能障碍,乃至致死。心脏动脉空气栓塞体检时在心前区可闻及“滚动”样收缩期杂音,脉搏微弱、血压下降。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肺空气栓塞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手术。用生理盐水灌满手术野,结扎开放静脉。置患者头低左侧卧位,使右室内滞留的空气偏离右室出口,解除血流阻滞,减少气体进入肺动脉。给予高浓度氧疗。早期应用呼气未正压机械通气,以增加中心静脉压,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同时,给予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利尿剂,以治疗肺水肿和脑水肿。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