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yin deficiency of lung and kidney anus and intestines |
拚音 | FEISHENYINXUGANGCHANG |
别名 | 西医: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结核性肛瘘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因脏腑本虚,肺肾阴亏,加之湿热余邪煿结,壅聚肛门而发,实属本虚标实之证。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因脏腑本虚,肺肾阴亏,加之湿热余邪煿结,壅聚肛门而发,实属本虚标实之证。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起病缓慢,疼痛较轻,肛门周围漫肿平塌,界限不显,皮色不红,成脓较慢,溃后脓液清稀,溃口晦暗凹陷,边缘不齐,皮下有潜行性腔洞,无明显管道形成,常伴有低热或午后潮热,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或有咳嗽咯血,骨蒸盗汗;或有腰膝酸软,耳鸣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或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补肾润肺,滋阴清热。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滋阴除湿汤(或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加减:生地30克、元参12克、当归12克、丹参15克、茯苓9克、泽泻9克、白藓皮9克、蛇床子9克。本方主要适用于肺肾阴虚,兼有余热下蕴者。煎服法同前。 2.加减变化:若脓成难溃者,加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低热或午后潮热甚者,加银柴胡12克、胡黄连12克、黄芩12克;若溃后肉芽不红活,脓液清稀,新肉不生者,可加用八珍汤煎服。 (二)本证可采用熏洗、外敷、塞药等方法治疗。 (三)药捻疗法:可用瘘管引流不畅时,如提脓化腐药捻、红升丹、七三丹药捻等,由外口插入引流。 (四)手术疗法 1.一次切开法.(1)适用于浅表脓肿。肛周常规消毒后,局麻或骶麻,取放射状切口,切口长度与脓肿等长,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使引流通畅,同时寻找齿线处感染的肛隐窝或口,将切口与内口之间的组织切开,搔刮清除腐败组织,修整创缘,避免肛瘘形成,脓腔内用凡士林纱条引流,无菌敷料外盖。 (2)适用于低位肛瘘。常规消毒,骶麻或局麻,用探针从外口往瘘管贯通内口,沿探针方向将瘘管切开,搔刮管壁,修整创缘,使之呈“V”型开放,切除外口周围疤痕组织,适当延长伤口,使引流通畅。术后凡士林纱条压迫伤口,无菌纱布外盖。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每便后用苦参汤熏汤坐浴,然后换药至痊愈。 2.切开清创一期缝合术:适用于浅部脓肿。若合并内瘘者,不宜采用。术前半小时注射60万普鲁卡因青霉素,25万水溶液青霉素及1克链霉素。在骶麻下切开脓肿,先用手指探查脓腔;并用探针探明无内瘘开口,用刮匙刮除脓腔壁,将皮肤作3~4针垂直褥式缝合。伤口用干纱布稍加压包扎,4~6天复查,6天拆线。术后继用中药内服或用抗生素,保持大便通畅。 3.分次手术:适用于深部脓肿。切口应在压痛或波动感明显的部位,尽可能靠近肛门,切口呈弧状或放射状,须足够长度,放出脓液后,用凡土林纱条引流,待形成肛瘘后,再行切开挂线术。 4.切开挂线术:主要用于治疗瘘管贯穿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以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禁用于肛周有急性皮肤病患者;癌症患者等。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和麻醉后,以探针从外口探入,找到内口,探针穿过管道后,将橡皮筋或其他结扎线系在从内口穿出的探针头部、探针由外口退出,这样结扎线即贯穿了管道的两头,然后切开管道的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及其下方的瘘管,搔刮管道的内壁。再提取橡皮筋,将橡皮筋尽量收紧,然后用一把止血钳夹住橡皮筋两端的根部,再在钳下用一条粗丝线将橡皮筋双重结扎,在离结扎线约l.5厘米处剪去两端多余的橡皮筋,外盖红油膏及消毒纱布。若为单纯挂线,则不用先行切开,直接结扎橡皮筋即可。 (五)饮食疗法 (1)核桃仁30克、补骨脂9克,水煎,早晚分服,可治久咳痰少,骨蒸盗汗。 (2)银耳5~10克(或黑木耳30克)冷水浸泡半日,用粳米100克、大枣3~5枚煮粥,可治咳嗽咯血、午后潮热。 (3)田龟2~3个,煮取肉,入茴香、葱、酱,常食可治年久痔瘘。忌酒和醋。 施治要点: (一)本证阴液亏损,又兼湿热下蕴,治疗上应攻补兼施,不可偏执。特别是在施行手术治疗前后,应配以滋养肺肾之品(如生地、知母、百部、阿胶等)。 (二)本证主要见于西医学中的结核性肛周脓肿和结核性肛瘘,其外治疗法与非结核性的两种疾病相同,不过在施术前应充分进行难备,待结核病稳定、全身情况好转,方能手术。术后,除用中药内服外,可适当配合抗痨西药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本证患者术后换药时,一定要使肉芽组织从创面的基底部生出,逐渐长平愈合,避免“搭桥”生长,形成空腔。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