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eat accumulation at skin and muscle |
拚音 | XIEREYUJIEJIFU |
别名 | 中医:脓肿,脐痈,西医:脐尿管闭合不全,卵黄管残留症感染,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为阳热急证。多因感热毒之邪,蕴结肌肤,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溃后易敛,不易损伤筋骨,亦不易造成“陷证”。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为阳热急证。多因感热毒之邪,蕴结肌肤,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溃后易敛,不易损伤筋骨,亦不易造成“陷证”。本证常见于颈痈、腋痈、肩背痈、胯腹痈、脐痈、委中毒等。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初起患处肌肤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除少数病例外,多见焮红,焮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硬。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洪数等症状。如不消散,一般七天左右热腐成脓,肿势逐渐高突,疼痛加剧,势如鸡啄。内脓已成,压之中有波动感,多伴有发热持续不退等全身症状。溃后出脓,脓液多稠厚,色黄白。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散风清热,行瘀活血,清火解毒利湿,和营清热托毒。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仙方活命饮加减:防风10克、白芷6克、象贝每10克、银花15 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陈皮6克、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生甘草6克。本 方适用于痈之初起,正气不虚,邪势方张,红肿热痛者。 (2)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黄连6克、生栀子6克、黄柏10克、白术10克、茯苓 12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猪苓10克、银花15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结于脐中的脐痈。 (3)仙方活命饮合透脓散加减:银花15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生栀子1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象贝母10克、天花粉10克、陈皮6克。炮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生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痈证热毒壅盛,热胜腐肉成脓未溃者。以上方药,每日1剂,水煎2次,煎取汁200毫升,分2次温服。 2.加减变化:病发于头面颈项上部者,可于方(1)中加荆芥、牛蒡子、桑叶、菊 花;发于胸胁腰背中部者,可于方(1)中加柴胡、龙胆草、黄芩、生栀子;发于少腹、会阴、下肢下部者,可于方(1)中加苍术、黄柏、萆薢、川牛膝。便秘者可在各方中加入瓜蒌仁、生大黄、(后下)、枳实。溲赤者可在各方中加入赤茯苓、车前子。口渴者加鲜生地、鲜石斛、生石膏、淡竹叶、痛者加炙乳香、炙没药。溃后一般不需内治。体虚者宜调补气血,以八珍汤加减。此外可选六应丸、银黄片、抗炎片、穿心莲片等中成药配合服用。 (二)外敷药物: 1.初起:宜清热和营消肿,如意金黄散、玉露散用冷开水或蜜调成糊状软膏,掺阳毒内消散、红灵丹。冲和散以箍毒。宜厚贴患处,每日1换,以期消散。 2.溃后:初宜提脓祛腐,以提脓丹、五五丹、七三丹、八二丹掺疮面脓腐上,或以其制成药线插入疮中脓腐处。三、五日后腐渐脱去,改用九一丹,疮面敷盖黄连膏,玉露膏。四周余肿处仍以如意金黄膏等围箍。脓腐脱尽,宜生肌敛疮,疮面掺拔毒生肌散。冰石散或敛溃散,外以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或太乙膏、鲫鱼膏盖贴。 (三)手术切排:脓成后宜手术切排。 (四)垫棉法:腋痈、委中毒等脓成切开后,如有脓袋形成,可用垫棉法从袋底开始逐渐加压包扎,以利排脓和促使脓腔缩小。 施治要点: (一)本证属阳证、热证,易脓、易溃、易敛,若治疗及时,早期仍可促其消散。 本证之痈可发生于各个不同部位,虽均属邪热痰结肌肤之证,但邪热之成固有所不同,在治疗中应先其所因,因势利导。凡火郁者清而解之;挟风者表而散之;挟痰者化而消之;挟湿者,渗而利之。俾邪去而毒自消。故本证的治则有散风清热、行瘀活血、清火解毒、利湿之不同,应随其所宜而选用。 (二)本证外治应贯彻始终,但早期宜避免使用寒凉之剂外敷,故肿疡期应加阳毒内消散、冲和散外掺软膏上同用,有利于结肿消散。溃后余肿未消,仍需在肿处继续以围箍药箍毒。 (三)脓成后除委中毒外,均宜及早切排。脓毒得以外泄,一般勿需内治,但脓出不畅者,需补而托之;如出现气血虚弱之证,又当随证论治。 (四)溃后脓袋形成,用垫棉法加压包扎是利于排脓和缩小脓腔的重要外治法,但需从边缘或脓袋之最低处开始,以免造成死腔,遗留隐患。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1.上肢患痈应限制患肢活动,必要时宜用胸带将患肢吊至胸前。下肢患痈宜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 2.委中毒伤口愈合后,如下肢屈曲不利者,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患肢脚下踩一酒瓶或竹筒,来回蹬动,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开始滚动的幅度宜小一些,以后逐渐增大,直至患肢功能恢复。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