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冲气上逆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冲气上逆

  
疾病名称(英文) excess at chong-qi
拚音 CHONGQISHANGNI
别名 西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妊娠剧吐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多由素性抑郁,或患怒伤肝,肝郁化火,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肝旺则冲气上逆,发为此证。冲为血海,经前冲脉气盛,或血海盈满,冲气上逆,经血走而不守,随气而行,直犯上窍,发为逆经;妊娠之际,阴血下聚养胎,血壅气盛热随冲气上逆,挟痰干胃发为恶阻;冲气上逆,气逆化火,逼乳汁外泄,发为乳汁自出。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多由素性抑郁,或患怒伤肝,肝郁化火,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肝旺则冲气上逆,发为此证。冲为血海,经前冲脉气盛,或血海盈满,冲气上逆,经血走而不守,随气而行,直犯上窍,发为逆经;妊娠之际,阴血下聚养胎,血壅气盛热随冲气上逆,挟痰干胃发为恶阻;冲气上逆,气逆化火,逼乳汁外泄,发为乳汁自出。病位在肝,涉及胃、肾、肺,以逆而上冲为主要病理机转,见于经行吐衄、经行头痛、妊娠恶阻、子悬产后乳汁自出等病中。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暗红,头晕耳鸣,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不行;或经行头部巅顶掣痛,头目晕眩,呕吐酸苦,胸满胁痛,甚或喘急,烦躁不安;或产后乳汁自出,量多质稠,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
黄,脉细数,或滑数,或弦数。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抑肝,平冲,降逆。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顺经汤加减:熟地30克、茯苓15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荆芥炭6克、牛膝15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楝10克、白茅根30克。本方适用于经行吐衄者。
(2)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30克、夏枯草30克、生牡蛎30克、茯苓1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经行头痛、产后乳汁自出者。
(3)苏叶黄连汤加减:苏叶10克、黄连6克、半夏12克、陈皮6克、竹茹10克、乌梅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妊娠恶阻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约300毫升,1日2~3次,恶阻患者宜少量频服,每日l剂。
2.加减变化:若经行吐衄,血量较多者,基本方(1)加茜草12克、血余炭10克;虚火上炎,灼伤肺阴,潮热咳嗽者,生地易熟地,加沙参15克、麦冬15克;肾阴亏损,腰痠耳鸣,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若经行头目胀痛,基本方(2)加钩藤12克、白蒺12克、菊花10克;妊娠剧吐不止,阴液耗损,舌红口干时;基本方(3)加麦冬12克、玉竹12克、生地15克。
(二)外敷药物
丁香15克、半夏20克,共为细末,以生30克煎浓汁调成糊状,取适量敷脐,每日1次。治疗妊娠恶阻。
(三)静脉注射疗法
适用于重症恶阻阴液亏损严重者。静脉滴注生津注射液(玄参、麦冬、生地等)500~1000毫升,每日1次,有电解质紊乱者,先静脉滴注平衡液,再用本品。
(四)蒸气吸入法藿香10克、砂仁6克、生姜6克,沸水泡后,令患者用口鼻趁热吸入药气,1日3次,每日1剂。适用于妊娠恶阻者。
(五)酒精灌耳法为治疗妊娠恶阻的一种方法,先用酒精棉球少许塞入患者外耳道,然后用滴管滴入75%酒精约2毫升入耳孔内,双侧灌注,5~10分钟后,嘱其进食。此法可通过酒精刺激外耳道口的穴位和外耳道皮肤的经络,有降逆止呕,开胃消食的作用。
(六)饮食疗法
(1)鲫鱼l条(约200克左右)剖腹去肠肚,塞入砂仁粉3克,用豆粉封口,蒸熟食用,每日1条,连食1周,用于妊娠恶阻。
(2)鲜柠檬500克去皮、核,切块,加白糖250克,渍l天,放入锅内小火熬至汁快干时,拌白糖少许,随意食用。用于妊娠恶阻者。
(3)子皮20克切碎,水煎代茶。适用于妊娠恶阻。
(4)薯蓣半夏粥:半夏30克,清水淘洗至无味,加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约1000毫升,调入山药细末,煎成粥糊状,加白糖适量,稍凉后频频食之,每日1剂。用于妊娠恶阻。
(5)雪耳炖冰糖:雪耳10~20克,洗净后用冷开水浸1小时,发胀后拣去杂物,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隔水炖2~3小时后即可服食。本方用于经行咯血、衄血者。施治要点:
(一)经行吐衄一证,青年妇女多见,常以血热气逆而发,治当以“热者清之”、“逆者平之”为法,清热凉血,引血下行。然根据症情不同,所重脏腑也有差异,如以吐血为主者,重在肝胃;以咯血、鼻衄为主者,重在肺肾;以齿衄为主者,重在胃肾。一般而言,清肝用丹栀、清肾用知柏、清肺用子芩、清胃用竹茹,似无特别之处,然平冲降逆,引血下行,使逆错之经复循常道是本证治疗的关键。川牛膝、锻牡蛎、石决明代赭石等的适情选用已为临床治疗常规。
(二)本证之恶阻,虽属冲气上逆所致,但本归胃气不强而使冲气干犯,治疗应以照顾胃气为要,诸如重镇降逆苦寒伐胃之品不宜滥用,且重降之剂容易伤动胎气,故不可不慎。
(三)妊娠呕吐若服药亦吐者,可加姜计数滴入药中,或以姜汁涂舌面:或予姜粉舔服后再给药。如呕吐剧烈,用药无效,出现发热黄疸时,及时考虑中止妊娠。
中药
针灸 1.针刺:(1)取穴足三里(双侧),在进食前刺入,捻转刺激至有针感后,即嘱患
者进食,食毕留针约20分钟。(2)主穴中脘,配穴阳陵泉、太冲,轻刺激l0~20分钟,留针10分钟,每日1次。
2.灸法;先灸背俞,后灸中脘、膻中,共15分钟,每日1次。
3.穴位吸引疗法:穴位吸引疗法是利用“穴位吸引器”的物理作用造成穴位及其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以达到对穴位及其周围有关经络的良性刺激而发挥治疗作用。对于恶阻不能进食的患者,用“穴位吸引器”吸紧中脘穴后,嘱患者立即进食,在食后15~20分钟时,放去负压,取下吸引器。可于每次食前使用1次。
4.穴位封闭疗法:用盐酸氯丙嗪25毫克,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分别吸入2
支5毫升注射器内,垂直刺入脾俞、胃俞穴,有针感时将药物缓慢注入。胃俞穴注射氯丙嗪,脾俞穴注射维生素B1,每日1次,3次为1疗程,轻者用1疗程,重者2疗程。注意背部穴位刺入不宜太深,以免损伤内脏;注射后宜卧床1天,以防发生用氯丙嗪后直立性休克
5.穴位注射疗法:用黄芩注射液注入背俞、臀部压痛点、足三里或阳陵泉。亦可用板蓝根注射液。痰多取肺俞、三阴交。每日1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