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amage of lung caused by dry and heat |
拚音 | ZAORESHANGFEI |
别名 | 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多发生在秋季,因秋季气候干燥,秋燥之邪(主要是温燥)从口鼻而入,伤及肺脏,耗伤阴液所致。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本证多发生在秋季。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多发生在秋季,因秋季气候干燥,秋燥之邪(主要是温燥)从口鼻而入,伤及肺脏,耗伤阴液所致。属卫气营血辨证中的气分证,病位在肺。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身热,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燥而痒,鼻孔干燥,齿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或薄黄干燥少津,舌边尖红赤。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清肺、润燥、养阴。 施治方法: 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清燥救肺汤:生石膏20克、桑叶10克、胡麻仁10克、阿胶(另包烊化)l0克、麦冬12克、杏仁10克、炙枇杷叶10克、人参10克、甘草4克。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一剂。 2.加减变化:若兼有肌表邪热,可加连翘10克、牛蒡子12克、桑白皮12克,同时可暂去阿胶以防恋邪:若痰多,可加瓜蒌皮15克、贝母12克;若干咳甚,可加梨汁、蔗汁兑服;若咳甚伤络,痰中带血,可加侧柏叶12克、茅根20克、藕节15克;若肺热甚,咳痰黄稠,难以咯出者,可加鲜竹沥10克(兑服)、黄芩10克、天花粉15克。便秘者,可加瓜蒌仁15克、松子仁15克。 施治要点: (一)本证系秋季温燥之邪伤肺所致,若见恶寒头痛无汗而干咳,系凉燥所伤者,不宜使用本证之方。 (二)燥易伤津,故用药当以甘寒柔润之品为佳,最忌辛湿苦燥,以防燥伤肺津,反致增加痰粘稠度,使痰不能咯出,阻塞气道加重病情。亦需慎用苦寒,以避苦寒恋邪不易外透。 (三)本证在临床表现上,常因人、因地而异,故当辨别燥热与津伤之轻重比例,而灵活用药,对素体阴虚患者,可重用养阴生津之品。偏于热重者,可重用清解之品。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