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epatic fire invades lung |
拚音 | GANHUOFANFEI |
别名 | 中医:咳嗽,咯血,西医: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多由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肺阴,或邪热蕴结肝胆,上犯于肺,肺失清肃或肺格受伤所致。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多由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肺阴,或邪热蕴结肝胆,上犯于肺,肺失清肃或肺格受伤所致。本证属实证,为肝肺同病,肝病在先,上犯及肺,形成木火刑金,或灼伤肺络,咯血如注,故多属急危重证。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咳嗽阵作,气逆,咯痰黄稠,甚则咳吐鲜血,胸胁痛、性急易怒,心烦口苦,头晕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清肝泻火,宁肺止咳。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黛蛤散(或龙胆泻肝汤)合清金化痰汤(或泻白散)加减:青黛,由栀子、黄芩、桑白皮各10克、贝母8克、海蛤壳20克.瓜蒌仁15克、知母、麦冬各12克、甘草10克,适用于肝火犯肺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日服1剂,分2次凉服或频频饮服。若咳甚药入即吐者,可加入生姜汁少许。 2.加减变化:若肝火炽盛,咳嗽气逆,面红目赤,口苦者,加龙胆草9克:若痰热内盛,咳嗽痰多,加竹沥10克;若火热伤阴,口干欲饮,心烦不寐者,加生地15克天花粉10克,芦根30克;若木火燔灼,肺气阴两虚者,加人参6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若咳嗽痰中带血,加仙鹤草30克、地榆炭15克、地骨皮15克;若出血如涌,加犀角10克、生大黄12克,冲服参三七粉3克或云南白药0.4克;若血脱阳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急用人参10~15克煎服,或用人参12克、附片10克煎服。 (二)外敷药物 1.附子适量、打烂,贴敷涌泉穴。 2.大蒜适量,捣汁贴涌泉,双足交替进行。 (三)饮食疗法: (1)桑叶、菊花适量,开水泡服,当茶饮。 (2)冬瓜仁20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 (3)栀子仁粥:栀子仁3~5克(研末)、粳米50克,先将粳米煮粥,后加药末服食。 (4)梨子川贝菊花饮:将梨子与川贝蒸后取汁,用菊花泡服。 (5)薄荷茶:取鲜薄荷叶10克,开水泡,当茶饮。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肝肺同病,属实证,治疗以泻肝清肺为主法。情志郁结化火犯肺者,以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为主;肝经热邪炽盛,上犯于肺,可用龙胆泻肝汤合泻白散化裁;肝火灼伤肺络,症见咳血者,以黛蛤散合泻白散为主,加凉血止血药。 (二)%26#09;肝肺同病,主要责之于肝。但治肝疗效不显著者,应注意调整治法。如肝火上炎灼肺,清之不已者,予以清金制木法,选用沙参、麦冬、天冬、石决明等;肾水亏虚而肝火密,清之不应者,予以补母法.宜六味地黄丸之类。 (三)%26#09;肝主升,肺主降,肝肺同时受病,肝升太过,肺降不足,气机升降失调,用药时应注意其升降浮沉之性与病证相宜,尤当重用沉降之药。 (四)火为阳邪,最易伤律,耗血动血,木火燔灼,常引起肺阴不足,治疗时要注意顾护肺阴。清肝泻肺之药,大多苦寒伤胃,脾胃薄弱者慎用。 (五)本证与情志关系密切,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配合情志的疏导。 |
中药 | |
针灸 | 取期门、支沟;肺俞、肝俞、尺泽、太冲,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 |
推拿按摩 | 取肝经、肺经循行部位,反复揉按,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1.禁烟。 2.保持室内安静。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