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ndey |
拚音 | GANSHENYINXU |
别名 | 中医:胁痛,腰痛,虚劳,血证,眩晕,月经先期,闭经,痛经,西医:肝炎,肺结核,肿瘤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证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病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或先天票赋不足,肾阴亏虚而及肝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多由久病劳伤,或温热病邪耗伤肝阴及肾阴,或先天票赋不足,肾阴亏虚而及肝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本证多发于形体赢瘦,或先天不足者。是许多疾病发展到后期阶段的证候。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视物昏花或雀盲,筋脉拘急,麻木,抽搐,爪甲枯脆,胁痛,眩晕耳鸣,腰膝痠软,齿摇发脱,遗精,形体消瘦,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赤盗汗,虚烦不寐,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沉弦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滋补肝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大补阴丸):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生地24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适用于肝肾阴虑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或制丸服。 2.加减变化:胁痛者,上方加川楝子10克、赤芍12克、郁金15克;腰膝痠软疼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各15克;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者,加知母12克、鳖甲30克、龟板15克;若见齿衄,加炒山栀10克、白芍12克、代赭石20~30克;若眩晕者,加鹿角胶15克(烊化)、龟板胶15克(烊化)、龙骨、牡蛎各20克;若见雀盲,加服羊肝丸(羊肝、当归、木贼、蝉蜕、夜明砂);遗精,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煅龙骨20克:月经先期,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痛经,加香附12克、郁金15克、川芎10克;闭经,加丹参20克、菟丝子30~60克。 (二)外敷药物 枸杞子20克、吴茱萸3克,捣烂敷胁下或涌泉穴。 (三)饮食疗法: (1)羊肝1具、熟地200克、枸杞30克,捣烂为丸。每次9~15克,日服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2)胡桃仁、首乌各15克、天麻6克,与龟头或鸡头或猪脑炖至肉烂,吃肉喝汤。 (3)猪脑1具、天麻9克、枸杞子30克,隔水炖熟服食。 (4)鹌鹑1只(去毛及胆肠)、枸杞30克、杜仲10克,煮熟后去杜仲,吃肉喝汤。 (5)清炖鳖鱼,常食之。 (6)枸杞子10克,嚼碎吞服,每晚l次,可长期服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肝、肾阴虚同时并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为法。常用药物有沙苑子、女贞于、枸杞子、生地;熟地、山茱萸、首乌等。 (二)若见阴虚发热者,可辅以青蒿、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等药以清退虚热。 (三)《景岳全书》说:“善补阴者,必于阳小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在滋补肝肾之阴的同时,可佐以黄芪之类以温养阳气。 (四)本证多为先天不足,后天久病劳伤所致,病程较长。在运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症状后,应改汤为丸,以求缓图之功。同时还要注意血肉有情之品的应用或食物调养。 (五)滋阴药多滋腻碍胃,运用时常配以理气健脾之品。 |
中药 | 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大补阴丸):分2次温服。 |
针灸 | 取穴肝俞、肾俞、期门、委中,用补法,每日1次,留针 20分钟。 |
推拿按摩 | 用指腹轻摩肋下10分钟,用大小鱼际揉按肾俞、肝俞,来 回30~50次,然后在背部轻揉。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