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ccumulation of phlegm and heat in lung |
拚音 | TANREYONGFEI |
别名 | 西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证证邪实热证,病位在肺,多因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或素有宿痰,复感风热,使痰与热结,壅阻肺气,肺失清肃;可热伤肺络,可痰浊瘀热壅阻肺络,血败肉腐成脓,故出现咳嗽、喘证、哮证、肺胀、肺痈等疾病。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咳嗽,咳黄稠痰,或白粘稠厚,或咯血痰,或咯吐不爽,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有身热;或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或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或喘咳,气粗息涌;或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伴口干欲饮,溲黄,便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治疗法则: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或消痈化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10克、山栀10克、桔梗6克、麦冬10克、桑白皮10克、贝母10克、知母10克、瓜蒌仁10克、橘红6克、茯苓24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咳嗽、咳痰为主证的痰热壅肺认。(2)《千金》苇茎汤加味:鲜芦根30克、薏苡仁30克、冬瓜仁30克、桃仁10克、桔梗6克、鱼腥草15克、蒲公英15克、红藤10克、银花10克.桑白皮10克、瓜蒌壳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谈浊瘀热郁蒸成痈的肺痈患者。(3)定喘汤加减:炙麻黄10克、桑白皮10克、黄芩15克、杏仁10克、法夏10克、款冬花10克、苏子10克、贝母1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哮喘、咳逆为主症的痰热壅肺之患者。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剂。 2.加减变化:如咳逆胸满,痰涌,便秘,基本方(I)配葶苈子12克、风化硝10克,如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10克、天冬10克、天花粉15克。若肺痈患者,身热振寒,口干咽燥,为热毒内盛,宜基本方(2)加黄芩10克、黄连10克、山栀10克、桔梗10克;如咯痰脓血量多,不得卧者,加葶苈子15克;若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奥昧严重,可合犀黄丸;若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宜加葶苈子15克、白发15克、败酱草15克、黄芩10克;若咯血配丹皮10克、藕节3个、白茅根30克、三七3克;气虚不能托脓加生黄芪30克;若胸部满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有力,可予桔梗1克、贝母1克、巴豆0.3克,研末,每服0.6克,峻驱其脓。药后其脓可吐下而出,如下不止,饮冷水一杯。体弱者禁用。若哮喘患者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卧,基本方(3)加葶苈子10克、地龙10克;若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加桑白皮10克、黄连6克、山栀6克、石膏30克;若喘不能卧,痰涌便秘酌加葶苈子12克、大黄10克、芒硝10克;若伴阴伤,痰少质粘,口燥咽干,舌红少苔,可加沙参15克、川贝10克、天花粉15克。 (二)外敷药物:可选用下列方药。 1.甘遂、白芷、白芥子、半夏各15克,捣烂,以姜汁调成糊状,外敷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三次。每10日敷一次,分别在初伏,二伏、三伏之午时外敷。防治哮喘。 2.瓜蒌大者1枚、贝母50克、青黛15克、蜂蜜120克。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将瓜蒌(连籽、连皮)捣融,如系干瓜萎亦可碾为细末。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分别摊贴肺俞、大杼、后豀穴位,盖以纱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或二日一换。治咳嗽。 3. 大黄、五倍子、牡蛎各等量,为末,以醋敷胞中穴、肺俞穴。治热痰咳喘。 (三)饮食疗法 (1)竹沥粥:取鲜竹截段约长65厘米,劈开,两端去节,以火烤中间,流山汁液,即竹沥。用粳米100克入竹沥100~150毫升,煮稀粥,每口服2~3次。(2)苡米粥:生苡米多于白米2~3倍,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3)菠菜(鱼腥草),加调料作菜食或煮粥食。治肺痈。(4)冬瓜子饮:冬瓜子30克,加红糖适量,捣烂,开水冲服。可排脓消痈。(5)金鲤汤:金色活鲤鱼1尾,约重120克,贝母60克。先将活鲤鱼刮鳞剖去肚肠,勿经水气,用贝母细末掺在鱼肚内,线扎之,用蚌水或竹沥水半大碗,将鱼浸沾后,重汤炖煮,以鱼眼突出为度,少顷取出,去鳞骨,取净肉浸入蚌水或竹沥水肉炖熟,分2~3次食。可排脓消痈。 施治要点: (一)痰热壅肺而生喘咳,急性期以本证为乡,常选用宣降肺气的麻黄、杏仁、桑白皮、桔梗;清泻肺热的石膏、知母、栀子、黄芩;化痰泄浊的瓜蒌、贝母、半夏、胆南星之类组合成方,体现清热化痰法则。如应用麻黄以后,头晕咳喘加重者,多为肾不纳气或阴虚喘咳等。 (二)痪热壅肺,既可以咳嗽为主证,亦可以气喘为主证,虽然主证不同,却都是肺气宣降失常,所以宣肺与降气药物常常同用。临床用治喘之方治疗咳嗽多能获效,但以治咳之方治疗喘则少效。同时治疗咳嗽不能单纯运用止咳药物,必须注意宣畅气机和流通津液,虽不止咳,而咳嗽可止。 (三)肺痈治疗应注意大便通畅,使邪有出路。并且必待脓尽、血止、热撤以后,方能言补。防止滋补过早,壅塞肺气,吐血复作,痈脓复发。 |
中药 | |
针灸 | 哮喘针刺天突、定喘、内关、列缺,咳嗽加孔最,痰多加 丰隆、足三里,胸闷加膻中、气海,多用泻法。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1.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多通风换气,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防止闷热。 2.症状护理上,如汗多用干毛巾擦拭,并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勿使病人受凉。对大便干燥者,以生大黄或番泻叶泡水饮,以泄热结于里的痰热或热毒。咳吐脓痰患者,须采取合适体伙,以利痰液排出。如咳吐脓血,阻塞气道,应及时用吸痰哭吸出,必要时吸氧。口臭,要保持口腔卫生,晨起、晚睡、饭前、饭后用2%黄芩水或10%一枚花水漱口,以清除口臭,增进食欲,避免并发症。 3.肺痈患者,要注意观察咯血失兆,如见突然烦躁,心慌,呼吸急促,胸部满闷,咽干不适,面色苍白,脉洪而芤,为咯血先兆,应及时进行抢救。 4.哮喘患者的发作诱因、发作期护理、先兆的观察见寒痰阻肺证治。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