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腹痛(中医)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腹痛(中医)

  
疾病名称(英文) bellyache(TCM)
拚音 FUTONG(ZHONGYI)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病是腹痛是指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腹部发生疼痛的症状。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腹腔内的所有脏器,因六yin外感,内外损伤,虫、食、石、粪阻痹,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病变,都有可能产生腹痛。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临床若对导致腹痛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腹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腹痛诊断的一般思考:
(1)腹痛一般可分为脐腹痛(脐周围痛)、小腹痛(脐以下中间部位痛)、少腹痛(脐以下、小腹两侧部位痛)。
(2)脾、胰。肠道的病变,以及肝、胆、胃、脂膜、胞宫、膀胱等腹内脏器的病变,均可产生腹痛。应仔细辨别腹痛的部位,以考虑其所属脏器而鉴别病位。
(3)一般最早出现的腹痛位置,或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大多为病变所在处。
2.根据腹痛的性状及伴随症辨别病种,如:
(1)突发剧痛多见于石淋、气腹痛、胃冲痛(胃穿孔)、蛔厥、肠结等。
(2)腹痛伴发热者,多为痢疾、暴泻、内脏的瘅病、肠、胰痈、热淋、类霍乱湿温之类。
(3)腹痛而见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者,多为脏器穿孔、内脏出血、异位妊娠破裂、胰瘅等危重病变。
(4)突起腹痛且呕泻明显者,常见于暴泻、霍乱、类霍乱等病。
(5)石淋之腹痛常连及阴部、大腿内侧。
(6)腹痛伴血尿,多为肾系疾病,如石淋、热淋、肾瘅、肾癌等。
(7)腹痛伴便血者,应考虑肠癌、肠结、小肠瘅、痢疾之类疾病。
(8)痛经、异位妊娠之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密切。妇女新产后小腹阵阵作痛难忍者,为产后腹痛
(9)肠郁、大瘕泄之腹痛,多与情志等因素的刺激有关,常反复发作。
(10)肠结、肠痹在腹痛同时,可见腹部有肠型或肠蠕动波,或触及包块。
(11)腹痛而触及固定之包块者,一般应考虑肠结、肠痹、伏梁、癌病、肥气、石瘕之类。
(12)经常腹部隐痛,伴腹胀、化食不良、慢性腹泻者,可见于久泄、脾痿、胰胀、胆胀等病。
(13)腹壁按之如板状者,可为脂膜瘅(腹膜炎)、胃冲痛(胃穿孔)、肠痈等病。
(14)腹痛伴盗汗、潮热等症,或有痨病史者,多为肠痨、脂膜痨(肠系膜、腹膜结核)等病。
(15)妇女月经期间小腹疼痛明显者,为痛经。
(16)急起腹痛,伴发热、斑疹、神志如狂者,为蓄血病。
3.除血、粪、尿常规检查外,进一步检查可选择x线肠道钡剂造影、,消化道镜检、B超、腹腔穿刺等,以帮助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寒滞胃肠证: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或有泄泻,苔白润,脉沉紧。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厚朴温中汤加减。
2.寒滞肝脉证:少腹冷痛挛急,下绕阴器,口淡不渴,或手足逆冷,身体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苔白,脉弦紧。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暖肝煎加减。
3.肠热腑实证:腹痛拒按,按之有块,身热汗出,口渴引饮,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实而数。清热泻火、攻下里实。大承气汤加减。
4.湿热中阻证:腹痛不适,胸闷不舒,身热口苦,肢体困重,纳呆恶心,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行滞。枳实导滞丸加减。
5.食积胃肠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纳呆恶食,嗳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矢气臭如败卵,舌苔浊或腻,脉沉滑有力。消食导滞。保和丸麦芽内金等。
6.肠道气滞证:腹胀疼痛,·攻窜不定,肠鸣有声,得嗳气或矢气则疼痛减轻,脉弦。理气止痛。天台乌药散加减。
7.瘀滞胃肠证:腹痛拒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或可触及包块,舌质青紫,脉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8.瘀热内郁证:腹痛剧烈,腹皮拘急,压痛明显而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化瘀清热止痛。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9.虫积肠道证:绕脐腹痛,时作时止,按之腹软,或可触及条索状虫团,胃脘嘈杂,或嗜食、吐涎,脉浮洪或乍大乍小。安蛔止痛。乌梅丸加减。
10.脾胃虚寒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畏冷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温补脾胃。理中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味。
常用止痛中药:木香香附、台乌等,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
中药 九气拈痛丸香附丸胃肠安丸等。
针灸 对症处理:
(1)体针或温灸,常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内关、合谷、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等穴。
(2)耳针疗法:取交感、神门、胃、脾、大肠、小肠、皮质下,2-3穴/次,留针30分钟。
推拿按摩 对症处理:取丹田、气海、归来、八髎等穴,用按、摩、点、擦手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