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cute suppurative media otitis(TCM) |
拚音 | JIXINGNONGER(ZHONGYI) |
别名 | 西医: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耳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本病是以耳痛、鼓膜红肿穿孔,流黄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儿童患者。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急性脓耳是因脏腑蕴热,复感邪毒,湿热邪毒上犯耳窍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1.风热犯耳证:病初起,耳内疼痛,耳内胀闷闭塞感,听力障碍,耳膜潮红,表面标志不清。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口微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肝火燔耳证:耳内疼痛剧烈,牵引头脑,听力障碍,鼓膜红肿外突,或已穿孔,脓液黄稠或带血。伴发热,口渴,口苦,头痛,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3.余毒未清证:耳痛已止,耳内流脓色黄、量或多或少,引流通畅,鼓膜仍有轻度充血,倦怠纳差,舌质偏红胖,苔黄微腻,脉濡。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近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烂喉丹痧等病史或鼓膜外伤史。 |
症状 | |
体征 | 1.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2.x线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或有骨质坏死,形成空洞。 3.自觉耳内疼痛逐渐加剧,甚则痛如针刺,牵引头脑。伴耳鸣、听力减退。发热,以小儿为重。儿童患者常有哭闹不安、摇头抓耳。 4.偶可伴眩晕、恶心、呕吐、腹泻,或头痛项强、喷射状呕吐。 5.检查见鼓膜充血、膨隆,可呈乳头状隆起,穿孔后分泌物呈搏动性流出如灯塔状(灯塔征)。溃脓后发热渐退,耳痛锐减。如为急性乳突炎者,可见鼓膜充血,应穿孔而未穿孔,或已穿孔而脓液引流不畅,外耳道后上壁下塌状,乳突区红肿压痛。 |
体检 | 检查见鼓膜充血、膨隆,可呈乳头状隆起,穿孔后分泌物呈搏动性流出如灯塔状(灯塔征)。溃脓后发热渐退,耳痛锐减。如为急性乳突炎者,可见鼓膜充血,应穿孔而未穿孔,或已穿孔而脓液引流不畅,外耳道后上壁下塌状,乳突区红肿压痛。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可见乳突气房模糊,或有骨质坏死,形成空洞。 |
实验室诊断 |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急性脓耳若病情严重,治疗不力或处理不当,可引起脓耳变症。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药液滴鼻疗法:病初起时宜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以利于咽鼓管引流通畅。 2.滴耳疗法:耳内剧痛,可滴人酚甘油,若鼓膜已穿孔则禁用。鼓膜已穿孔溢脓者,以黄连滴耳液或氯霉素滴耳液之类水剂滴耳,3~5次/日。 3.切开疗法:鼓膜红肿外突而未穿孔时,即应切开鼓膜,以利引流。 4.洗耳疗法:耳道流脓,以3%双氧水清洗耳道,拭干后再施以滴耳药液。 5.物理疗法:耳部红外线、超短波治疗。 6.西药治疗:大剂量抗生素。 7.手术治疗:若并发急性乳突炎时,乳突气房融合为一大腔宜适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使引流通畅。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风热犯耳证:疏风清热。银翘散加前胡、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 2.肝火燔耳证:泻肝清耳。龙胆泻肝汤加紫花地丁、赤芍、丹皮、皂角刺,便秘加大黄。 3.余毒未清证:清解余毒。四君子汤加黄芪、黄芩、银花、皂角刺、薏苡仁、石菖蒲。 二、其他治疗: 吹耳疗法:鼓膜穿孔后,溃孔大于2mm者,可吹入氯冰散,1~2次/日。 |
中药 | |
针灸 | 1.体针疗法:取听宫、听会、翳风、外关、侠溪、阳陵泉等穴,泻法,不留针,1次/日。发热加刺合谷、曲池。 2.放血疗法:耳痛者,同侧耳垂放血十滴,1次/日。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急性脓耳之名出自《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