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盆腔瘀血症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盆腔瘀血症

  
疾病名称(英文) congestion of pelvic cavity
拚音 PENQIANGYUXUEZHENG
别名 中医:经行情志异常痛经腰痛带下,郁症,脏躁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盆腔血管病变,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盆腔瘀血症是指以下腹部坠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白带过多、极度疲劳感和乳房疼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变。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由于①盆腔内各部位的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但数量较动脉多,血流较迟缓。②大的静脉干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吻合支。③盆腔静脉壁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弹性差,易扩张。④静脉内无瓣膜阻止血流回流。⑤各器官周围的静脉丛,如卵巢静脉丛、子宫阴道静脉丛、膀胱阴道静脉丛又互相沟通,相互发生影响,在此种特定的解剖学基础上,再加上其他因素,如长期以站立体位工作,盆腔静脉血流不畅;后位子宫时,子宫卵巢血管随子宫体下降,屈曲于骶凹两侧,使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影响;孕期盆腔静脉容量增加,且受妊娠子宫压迫,盆腔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而郁血。⑥其他如早婚、多产、慢性便秘及性生活失调等均为引起静脉郁血的原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的形成,多无器质性改变,主要为机体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脏腑功能异常,从而表现出各种症状。
病理 由于盆腔静脉血流缓慢、郁血,引起局部组织器官充血水肿。初起常是暂时和可逆的,但久之由于组织慢性缺氧,可致结缔组织增生,表现为子宫颈肥大,呈蓝紫色;子宫充血、后位,稍胀大;卵巢因水肿而增大、下垂而影响其正常功能。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属虚实错杂之证,往往有一个慢性发病过程,因此,多以虚证表现为主,当在认证中明察。
1.气滞血瘀
主证:少腹坠痛或胀痛,时轻时重,经期或劳倦后加重。或月经改变,或带下量多,食欲不振,急躁易怒,舌苔薄或薄黄,舌质暗,脉弦或涩。
分析:外邪侵及机体,客于下焦,阻碍气机,气血失畅,而发本病,其少腹坠胀,疼痛,均可反映血瘀气滞特点。舌质脉象也为血瘀气滞的特征。瘀血客于下腹,阻碍气机,气血失畅,不通则痛。痛而作胀,乃气滞所为;血瘀不行,冲脉血亏,月事发生变化;脉络失畅,津溢脉外,而见带下。
2.脾肾阳虚
主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经行量少,带下量多,性欲淡漠;食少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分析;本证见于脾肾阳虚之人,少腹绵绵而痛,得温则舒,为阳虚所致、脾阳虚肾阳亦虚,阳虚生内寒,寒性凝滞,气血失于通畅,不通而痛,得热则寒散,疼痛得缓;肾阳虚命门火衰则性欲淡漠;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失于运化,精微不达四肢百骸,而见倦怠;不化水湿而见带下。舌脉也为虚象。
3.心血不足
主证:腹痛时作,经行量少,经期心中懊憹,神志呆滞,心烦多梦、无故悲伤,时有心悸气短,=胸闷胀不舒。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分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出现心中澳憹,神志变化;舌、脉之象也为心血不足特征。由于心血不足,神失血养则出现心烦多梦,无故悲伤等。因经期经血流失更致心血亏虚,故症状愈重。
4.湿热下注
主证:经前尿意频数,排尿疼痛,尿色黄或伴有血尿。带下量多,质多粘稠,且有明显异味,外阴轻度搔痒,阴中坠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分析:由于湿邪偏盛犯于下焦,阻塞气机,不通则痛,故见尿意颇数排尿疼痛;湿犯阴中,则见带下量多,且重坠而痛;湿与热结,灼伤脉络可见血尿及外阴痒感舌脉之象也属湿热之候。
西医诊断标准 由于本病以自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确诊为本病。因此,本病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病史:育龄妇女,有过两次以上的生产、流产史,继某次生产或流产后不久,出现慢性盆腔疼痛,低位腰痛,性感不快,痛经等症状,而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史。
2.自觉症状:多而严重,而妇科检查仅见宫颈肥大.紫蓝,或糜烂,子宫后位于骶骨凹内,虽无盆腔炎典型体征,却有触抵宫颈或后穹窿引起盆腔及腰骶部疼痛。
3.伴有症状:经前期乳房胀痛及某些神经衰弱症状。
4.按慢性盆腔炎治疗,疗效不显著或无效,自觉症状加重。
5.经妇科检查或辅助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面临床疑似盆腔瘀血症。(山东省人民医院.实用妇科学.新1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78:461~463.)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育龄妇女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生产、流产史,某次生产或流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本病症状,但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史。
症状
体征 (一)症状
1.慢性下腹部疼痛:多为耻骨联合上方弥漫性疼痛,或为两侧下腹部疼痛,常常是一侧较重,并同时累及同侧或两下肢,尤以大腿根部或髋部酸痛无力。疼痛起始于月经中期。
2.低位腰痛:病人自述或指示的疼痛部位相当于腰骶部,常伴有下腹部疼痛。此疼痛以经前期,长久站立和性交后加重。
3.痛经:于月经前数天即开始出现下腹痛、腰骶部痛或盆腔内坠胀痛,有的则转为痉挛性疼痛,直至月经前一天或月经来潮首日为最重,以后明显减轻。
4. 性感不快:由于有不同程度的性交痛,并于次日仍有下腹痛,腰痛,白带多等,常厌烦性生活,性交无快感。
5.极度疲劳感。始终处于一种极度疲劳感觉之中,似无力承担应担负的工作。
6.白带过多:为无感染症状的清晰白带,多发生在有半年以上病史的病人。
7. 月经改变:部分病人月经过多,部分病人则较以前减少。
8. 瘀血性乳房痛:70%以上的病人有瘀血性乳房疼痛、肿胀,或可触及乳房硬结,并有压痛。月经来潮伴有疼痛,经前一天或来潮首日最重。
9.外阴、阴道肿胀、坠痛:自觉外阴和阴道肿胀,坠痛,或有外阴烧灼、瘙痒感。外阴着色,阴唇肿胀或肥大,甚或静脉充盈、怒张。
10.膀胱和尿道症状:约1/3病人于经前期有明显的尿意频数反排尿病症状,但尿常规正常。膀胱镜检查可见三角区静脉充盈,充血和水肿,严重者有小静脉破裂,血尿发生。
11.直肠坠痛: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坠感、直肠痛或排便时直肠痛,以经前期较明显。
12.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
(1)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心情烦躁,易激动,好生气,好哭有泪,情绪低落或心情忧郁,夜梦多。白天疲劳感及精神体力上的无能感常很严重,常有头痛,多为枕后部痛而非一般经前期头痛的类型。
(2)心血管方面:可有心悸,心前区闷胀不适感。
(3)呼吸系统方面:有气短感,常需用力大口吸气。
(4)消化系统方面:有叹气、腹胀及排气不畅的感觉。自觉食欲很差,消化不良,但饮食量往往正常,且无消瘦。
(5)其他:全身到处有莫可言状的酸痛不适,如肩关节痛,髋关节痛,手指紧感及眼球胀感等等。
以上症状,以1~6种症状最为常见,约90%以上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后几种症状多与前几种症状伴随出现。
(二)体征
一般无明显体征,或仅有与上述主观症状严重程度有关的部分体征,如腹部压痛,多在耻骨联合上区,或下腹部两侧有深压痛,无明显压病点、妇科双合诊检查,仅可查到子宫后位居多,宫体稍大或正常,有的子宫颈肥大,着色等。
体检 妇科检查除可发现宫颈和子宫肥大、质软外,无明显的盆腔炎性增厚。本病的症状与慢性盆腔炎极为相似,故常被误诊为盆腔炎而长期按炎症治疗。
电诊断
影像诊断 盆腔静脉造影若显示子宫、卵巢静脉增粗弯曲,在20s及40s摄片中仍可见到不同程度的造影剂潴留时,可协助诊断。腹腔镜检查可见盆腔内无明显炎症病变,但见盆腔静脉曲张或充血。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本病尿常规检查多无异常。偶有血尿也为非感染性血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阴道分泌物检查:为非致病菌感染之阴道分泌物。
西医鉴别诊断 1.慢性盆腔炎:①有盆腔感染史,以及反复急性发作纪。盆腔瘀血症无盆腔感染史。②下腹疼痛,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且因炎症累及输卵管,多伴有不孕症。盆腔瘀血症的下腹痛,与体位变化有一定关系。③妇科检查盆腔内有附件明显增厚感,或可触及肿块;肿块有明显的周界,常有粘连固定感。盆腔瘀血症一般触不到肿块,若附件增厚,其性质柔软,周界不清。
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育龄妇女中常为排卵型功血,可通过各种测定卵巢功能的方法等予以测定。盆腔瘀血症可通过体位试验、盆腔静脉造影,盆腔血流图等出现的阳性结果确诊。
3.盆腔静脉炎:先有子宫内膜炎病史,有高热、寒战,高热有时持续数周或断续间歇发作。体温正常后,可无任何症状及不适感。盆腔瘀血症无炎症病史。
4.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术后卧床者或分娩后、盆腔术后、盆腔炎和肿瘤患者。患肢疼痛,肿胀,皮温升高及浅静脉扩张等四大局部症状。盆腔瘀血症无炎性表现,且盆腔造影可发现盆腔静脉曲张及瘀血表现。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可有月经、白带异常,腰痛等,但病史多十分明确,并且腰痛多有反射性腿痛。盆腔瘀血症的腰痛特点为坠痛,伴有疲劳感。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本病,关键在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严审病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一、轻症患者的治疗
此类患者多不需药物治疗,以针对病因进行健康指导为主,如改变不良的睡眠姿势,纠正便秘,节制房事,加强体育锻炼以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宫颈糜烂较重者,应行物理疗法如电烙、冷冻等。
二、重症患者的治疗
1. 药物疗法:乳房胀痛,月经过多,可于经前少量服用甲基睾丸素,每次5~10mg,每日1~2次;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可服植物神经调节药,神经肌肉营养药,镇静药等,如谷维素、维生素E新斯的明、安定等。剂量以常现用量或遵医嘱。
2.手术疗法:
(1)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将后位的子宫复为前位,常能使肥大的子宫体及子宫颈缩小,盆腔疼痛等症状减轻或基本消失。
(2)经腹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适于40岁以上,病情严重,合并月经过多或临近绝经期的妇女。同时可修复阔韧带及骶韧带的损伤,使阴道断端得到较好固定。
(3)阔韧带筋膜横行修补术:适于年轻,尚需生育而因阔韧带裂伤所致的严重盆腔瘀血症患者。
中医治疗 治疗则以调节脏腑机能为主,使阴阳、气血和顺,病痛得除。本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调整阴阳气血为主,因此,必须认证准确,选方合理方能奏效。
一、辨证选方
1. 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止痛,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仁15g,红花15g,枳壳10g,元胡15g,灵脂15g,丹皮10g,乌药15g,香附10g,甘草10g。气滞明显加陈皮厚朴;带下量多加茯苓泽泻
2.脾肾阳虚
治法;温经暖宫,助阳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吴茱萸15g,当归15g,芍药20g,川芎10g,人参15g,生10g,麦冬15g,半夏10g,丹皮10g,阿胶15g,桂枝10g,甘草10g。阳虚明显加附子艾叶
3. 心血不足
治法:养血安神。
方药:养心汤加减。黄芪20g,茯苓15g,茯神15g,当归15g,川芎10g,炙甘草10g,半夏15g,柏子仁20g,远志15g,五味子15g,人参15g,肉桂10g,枣仁15g。心神失养症状明显加大枣10g,小麦10g,重用炙甘草20g。
4.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车前20g,木通15g,泽泻15g,生地15g,当归15g,甘草10g,柴胡10g。带下量多加茯苓15g,猪苓15g。
二、专方验方
1.延胡索汤;延胡索15g,当归15g,赤芍15g,蒲黄15g,官桂15g,黄连(姜外炒)15g,木香9g,乳香9g,没药9g,炙草6g。水煎取汁500ml,每次服50ml,日 2次口服。
2.完带汤白术9g,人参6g,山药12g,白芍9g,苍术6g,甘草6g,柴胡6g,橘皮6g,齐穗6g,车前子9g。水煎取汁500ml,每服50ml,日 2次口服。
3.甘麦大枣汤:甘草9g,小麦30g,大枣15g。水煎取汁500ml,每服50ml,日2次口服。
中药 1.乌鸡白凤丸:具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之功效。每服1丸,日服2次。
2.玉液金丹;具有舒郁调经,益气安神之功效。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3.七制香附丸:具有舒郁和肝,调经养血之功效。水丸每服6g,蜜丸每服1丸,日服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送下。
4.千金止带丸:具有温经散寒,利湿止带之效。每服6g,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针灸 1.理疗:经络疏导治疗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完带。
2.针刺:三阴交、关元、中极、合谷、内关,留针20分,7天一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建国以前,本病多归结于炎症、子宫骶韧带的痉挛状态、盆腔组织的痛觉过敏以及盆腔血管功能障碍等范畴之中。建国以后,有关方面学者根据多年治疗经验,结合临床科研成果及有关方面文献资料,提出了本病的病名,并系统地阐述了本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因学、病理学以及预防、治疗等等,特别是现代医学诊断技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并在治疗、预防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使之更系统、完善。《格致余论》中记有:“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金匮要略》记有:“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这些描述,都与本病出现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