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ydrogen sulfide poisoning |
拚音 | LIUHUAQINGZHONGD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毒及化学损害,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硫化氢中毒系吸入硫化氢气体引起的中毒。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硫化氢中毒系吸入硫化氢气体引起。硫化氢低浓度有臭蛋气味,但高浓度反而无臭味。其主要毒作用是影响细胞氧化还原过程,造成组织缺氧,主要损害神经系统,低浓度有刺激上呼吸道和眼结膜作用。在制造二硫化碳、粘胶纤维、硫化染料、提炼含硫石油、有机物腐败等均可接触硫化氢。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硫化氢引起的全身毒作用是因它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一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或与三价铁结合以致抑制细胞氧化还原过程,造成组织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到影响。硫化氢还能使其他一些酶的活性受影响,如能与谷胱甘肽结合而使有关的酶失去活性;并能引起脑和肝中的ATP酶活性降低及二磷酸果糖醛酯酶活性增高。硫化氢遇粘膜上水分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88)卫防字第14号颁布 一、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大量接触硫化氢的职业史,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眼结膜损害的临床表现,参考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排除其它病因引起的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二、诊断及分级标准 (一)刺激反应:接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在短时间内恢复者。 (二)轻度中毒:有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性啰音等体征。 (三)中度中毒: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诊断为中度中毒。 1.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 2.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力模糊、眼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X线胸片显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四)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诊断为重度中毒。 1.昏迷; 2.肺水肿; 3.呼吸循环衰竭; 4.闪电型死亡。 [附录]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参考件) 1.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非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也可参考本标准。 2.部分中度重度中毒患者,眼结膜和呼吸系统损害可能不突出,诊断时则以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 3.轻度意识障碍包括意识模糊、朦胧状态,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参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附录)。 4.重度硫化氢中毒恢复不全遗留神经衰弱综合征、精神障碍、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等时,应与内科、神经精神科的有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5.中毒患者必须迅速移离现场,呼吸暂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及心肺脑复苏治疗。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随接触浓度的不同,硫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差别。接触浓度100—200mg/m3时,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部灼热感,同时有刺激性咳嗽、胸痛、痰带血丝。检查见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咽充血、肺部干湿啰音。接触浓度在200—300mg/m3时即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肺水肿。当浓度在700mg/m3以上时,患者出现心悸、发绀、烦躁、意识模糊、抽搐,并迅即陷入昏迷。浓度达1000mg/m3以上时,可使人立即昏迷,呼吸麻痹而猝死,称“电击样”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引起嗅觉迟钝,浓度高达10mg/m3时,则随着浓度增高而嗅觉减弱,以至丧失。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关检查结果正常。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遗有各种神经系统器质性症状及体征。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应警惕呼吸麻痹,及时应用呼吸器。眼部接触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液冲洗。再滴入灭菌橄榄油或可的松眼药水及抗生素眼药膏。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对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明显的神经衰弱、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上呼吸道及眼的慢性疾病者不宜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