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rsine poisoning
|
拚音 |
KUNHUAQINGZHONGD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毒及化学损害,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砷化氢为溶血性毒物。吸入后能引起急性大量溶血,导致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接触含砷矿石或含砷金属与酸作用或通过砷化物的水解而引起中毒。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空气中三氢化砷浓度为4、3MG/M3时,接触6月可发生中毒。高于50MG/M3 1小时,即可致死。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砷化氢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通过谷胱甘肽过氧化酶作用,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红细胞还原作用丧失,细胞壁钾、钠泵功能障碍而产生溶血。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砷化氢分解后释放出元素砷,蓄积于全身各脏器,以肝、肾、脾为多,毛发和指甲中亦有。严重中毒者由于砷化氢对肾脏的直接损害,加上血红蛋白在肾血管中的栓塞,致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由于缺氧、高钾血症和毒物直接作用发生心肌和肝脏损害。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吸入本品后,一般经数小时至1—2d潜伏期,早期有乏力,继而畏寒、恶心、呕吐、腰背酸痛,不久出现发热、全身黄染、尿呈酱油色。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抢救时应针对溶血,早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服用碱性药物以减少血红蛋白在肾小管内沉积。溶血严重考虑换血。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用透析疗法。可选用二巯丁二钠、青霉胺等对肾脏毒性小的巯基类药物排砷。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