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richostrongylosis orientalis
|
拚音 |
DONGFANGMAOYUANXIANCHONG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寄生虫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由东方毛圆线虫所致的疾病。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由东方毛圆线虫所致,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胃下部与十二指肠,偶寄生于空肠。卵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24h内孵出幼虫。幼虫经蜕皮2次,约需96h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被人或动物食人后,在其消化道内进行第3次蜕皮,然后侵入胃、十二指肠粘膜发育,约经4d,自粘膜逸出,经第4次蜕皮后,以前端插入肠粘膜固着于肠壁,发育为成虫。也可以经皮肤感染,但以经口感染为主。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东方毛圆线虫病曾在中国华中、华南和台湾各地发现。四川的潼南、铜梁、合川县感染率较高,动物感染见于绵羊和骆驼。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为粪便中查到虫卵。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轻度感染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感染严重则可出现贫血,腹痛似较钩虫病显著。嗜酸粒细胞略增多,常在10%以下。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需注意与钩虫卵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同钩虫病(见“钩虫病”条)。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主要为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