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umour of round ligament |
拚音 | YUANRENDAIZHONGLIU |
别名 | 中医:癥瘕。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肿瘤,妇科疾病,腹部外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圆韧带肿瘤是指发生在圆韧带部位的各种良、恶性肿物。如平滑肌瘤、间皮囊肿、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节瘤、乳头状囊腺癌、平滑肌肉瘤及纤维肉瘤等。由于圆韧带肿瘤很少引起临床症状,因此,多为手术或尸检时发现。 |
中医释名 | 《证治准绳·女科·积聚癥瘕》谓:“癥积在腹内或肠胃之间,与脏气搏结坚牢,虽推之不移,名曰癥”。《妇人良方大全》谓:“牢固不动,又可征验,故名曰癥”。由此可知,癥病即指腹内较硬的、固定不移的肿块而言。 |
西医病因 | 圆韧带肿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遗传、化学、放射线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气滞血瘀所致。由于情志不畅、肝失条达使气血不调,或经期产后,外邪乘机侵入冲任胞脉,与瘀血搏结成癥。 |
病理 | 圆韧带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平滑肌瘤,可发生于圆韧带的任何部位,如腹腔内或腹腔外。常为单侧、孤立的实质性包块,大小不一。其次为间皮囊肿,其形成是由于包裹于韧带表面的固有膜与圆韧带之间残留有腔隙,并有积液形成于内。其它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等均较少见。圆韧带恶性肿瘤主要为平滑肌肉瘤,临床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本病的辨证,主要以触及下腹或外阴部包块为要点,或伴有疼痛。临床以气滞血瘀者为多见。 气滞血瘀 主证:下腹或外阴部可触及或大或小的质硬的包块,或伴有局部胀痛。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分析:本证多由气滞血瘀所致。由于情志不畅、气血瘀结,或外邪侵入冲任、瘀阻于跑脉,日久成癥,故可触及下腹包块或伴疼痛,舌脉为气滞血瘀之象。 |
西医诊断标准 |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一、平滑肌瘤 1.沿圆韧带走行部位的实质性包块。 2.病理检查符合平滑肌瘤改变。 二、间皮囊肿 1.发生于腹股沟及小阴唇的囊性包块。 2.病理检查符合间皮囊肿改变。 三、平滑肌肉瘤 1.沿圆韧带走行部位的实质性包块。 2.病理检查符合平滑肌肉瘤改变。(丁曼琳.妇产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38~239.)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圆韧带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最常见,约占50%,约半数合并子宫肌瘤,多发生在20—50岁。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一、平滑肌瘤:由于肿瘤可发生于圆韧带的任何部位,因此,临床可表现为腹腔内肿块或腹股沟、大阴唇部位的包块。常为单侧的、孤立的、实质性包块、大小不定,偶为双侧性、多发性,一般不引起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引起子宫、膀胱等器官的移位和功能的变异。病理检查可见肿物起源于圆韧带内的平滑肌,为实质性改变,肌纤维束排列紧密,呈灰白色、质硬、有包膜。镜下可见梭形平滑肌细胞纵横交错、平行或漩涡状排列、肌束之间有纤维间质。发生于圆韧带腹股沟部或大阴唇部的肌瘤,常为孤立的突出结节,易被扪及,多有牵引性疼痛。发生于圆韧带盆腔部的小肌瘤,常无症状。肌瘤长大后,则往往引起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如无塞于膀胱与子宫间,可引起尿频、尿潴留,甚至尿失禁。此外,多有下腹牵扯性疼痛。 二、间皮囊肿:于腹股沟处可扪及表面光滑的肿块,或小阴唇上部分触及有蒂的囊性肿块。病理检查可见囊内为清澄液体,镜下可见单个或多个小腔、内壁有单层立方上皮,囊壁外附有圆韧带的平滑肌组织。 三、平滑肌肉瘤:腹腔内或腹股沟、外阴部生长迅速的包块,或原有包块突然生长迅速,伴有发热及子宫、膀胱的位置和功能的变异。病理检查见肿瘤切面呈灰粉或灰黄色,组织细腻而嫩,呈鱼肉样,镜下可见瘤细胞呈梭形或圆形,大小形态不,细胞密集,排列紊乱,多数分化不良,核大深染具异型性。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1.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位于腹腔内的圆韧带平滑肌瘤,有时需与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相鉴别。子宫肌瘤或卵巢肿瘤可有月经周期及经量的异常变化,子宫肌瘤常表现为子宫增大、质硬、形态不规则;卵巢肿瘤多于子宫的一侧触及到囊性或实质性的色块。 2.股疝:由于圆韧带囊肿多位于腹股沟处,故有时需与股疝相鉴别,若久立或咳嗽时患处胀痛,或干咳嗽时患处有膨胀性冲击感,多考虑为股疝,无改变者多考虑为间皮囊肿。此外,股疝多表现为腹股沟半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时可回纳复位;而圆韧带囊肿则表现为表面光滑的、有活动性的肿块,但不能还纳。 3.外阴肿瘤:发生于腹腔外段(如阴唇部位)的肿瘤,有时需与外阴肿瘤相鉴别。如双合诊时推动肿瘤在腹股沟部位发生牵拉性疼痛者,多为圆韧带肿瘤。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手术疗法:较小的良性圆韧带肿瘤,如无临床证状,一般较难发现,当肿瘤较大或引起临床症状时,应行手术切除。发生于盆腔部者,可根据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其对生育的要求等,行肿瘤剜出术或与子宫一并切除。 圆韧带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及抗癌中药等。预后取决于细胞的活跃程度、分裂相的频度及有无转移。 二、其它疗法 1.化疗:适用于恶性圆韧带肿瘤,首选常用药为阿霉素、溶肉瘤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放线菌素等。以上药物多采用联合治疗方案、且多用于手术后及复发者,或放疗的同时配合化疗。 2.放疗:可用于圆韧带恶性肿瘤术前及术后的辅助治疗。 |
中医治疗 | 本病单纯的中医药治疗,往往难以取效,故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有手术禁忌症者,可用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之法,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理气以消癥积。用药时应注意病人体质情况。以掌握其攻补的原则及措施,对于虚弱者,不可过于损伤正气。 一、辨证选方 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散结消癥。 方药:桂枝茯苓丸。桂枝10g,茯苓15g,丹皮15g,桃仁15g,赤芍15g。伴疼痛者,可酌加元胡15g,乳香15g,没药15g;包块硬者,可酌加三棱15g,莪术15g,皂刺10g,海藻15g,昆布15g;体虚气弱者,可加党参20g,白术15g,黄芪25g;月经不调者,可加当归15g,香附15g。 二、专方验方 1.丹参30g,泽兰叶20g,当归、赤芍各12g,三棱、莪术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癥瘕。 2.水蛭5g,三棱、莪术、苏术、红花各15g,瓦楞子25g。每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癥瘕。 3.田七150g,水蛭、生鸡内金各75g。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3g,每日3次,口服。 三、其它疗法: 1、灌肠疗法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山甲、昆布、海藻、路通、牡蛎各15m,ZHE虫12m。浓煎至200ml,冷却 至37C,保留灌肠。 2、外敷疗法 1)大黄、芒硝各100g,香附200g。拌米醋适量,炒热后外敷下腹部,每日1次。 2)穿山甲、小茴、生艾叶各30g,当归、白芷、赤芍各10g。入布袋内,置于下腹,布袋上放热水袋。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
中药 | 1.大黄ZHE虫丸:具有祛瘀生新的作用。主治五劳虚极羸瘦、瘀血内停,适用于治疗血瘀型癥瘕。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2.桂技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结的作用。主治小腹癥块,停经腹胀痛等,适用于治疗血瘀型癥瘕。每次1丸,每日3次,口服。 3.橘荔散结丸: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作用。主治气血瘀滞、聚成癥瘕。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月经前3~5天停服,经净后3天始服。 |
针灸 | 1.体针:双侧子宫穴、曲骨、横骨,均斜刺、留针10~15分钟,隔日1次。 2.耳针:皮质下、子宫、卵巢、内分泌等,可埋针或压豆。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