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缓慢性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缓慢性心律失常

  
疾病名称(英文) lentitude arrhythmia
拚音 HUANMANXINGXINLVSHICHANG
别名 中医:迟脉证,脉结,脉代,心悸,头晕,胸痹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包括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24小时心跳总数小干86400次。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机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向心室方向传导阻滞或心室向心房方向传导阻滞,按传导阻滞的不同分为Ⅰ、Ⅱ、Ⅲ度传导阻滞。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窦性心动过缓 常见于健康成人,尤以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其它原因为颅内压力增加、血钾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低温;以及应用洋地黄、 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甲基多巴等药物引起。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冠心病。原发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继发性心肌病梅毒性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先天性心脏病、家族性窦房结疾病;手术损伤窦房结、应用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及高钾血症等。 3.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有心肌炎、急性下壁及前壁心肌梗死、原因不明的希-浦系统纤维化、慢性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损伤、先天畸形、高血钾、洋地黄类药物,以及缺氧、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等因素。
中医病因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心、肾、脾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及痰阻、血瘀、寒邪引起。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淀粉样变性或脂肪浸润及窦房结胶原支架异常、窦房结动脉病变等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的器质性病变。 2.房室传导阻滞 传导系统或心肌退行性变,如原因不明的心脏支架退行性变、原因不明的传导系统纤维化,其它病变引起的心肌纤维变性、退行性变导致传导阻滞。
中医病机 本病病位在心、证属虚实夹杂。常见的病机如下: 1.气阴两虚 素体不足,或思虑过度,积劳虚损,耗伤心气、损伤心阴;心气虚损,则运血无力,血滞心脉;心卫不足,则心失儒养,心脉不畅,发为本病。 2.心肾阳虚 先天不足,肾阳素虚,或年高体弱,命门火衰,或久病不愈、劳倦内伤而及肾阳,或寒湿饮邪损伤心阳。若肾阳素亏、不能温煦心阳,或心阳不能下交于肾,日久均可成心肾阳虚而发病。 3.阳虚欲脱 素有心气虚弱,或心阳不振,或失治导致心阳大伤,则血行失运而神失所养,血不载气,气亦失其温煦而成本病。 4.心血瘀阻 久病体虚,心气不足或心阳虚衰,不能温通血脉,即可引起心脉不通,瘀血阻滞,或七情所伤,导致气机郁结,气滞血瘀,或同痰浊内阻脉络,皆可造成心脉瘀阻心脉。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心阳虚弱:证候:心悸气短,动则加剧,或突然昏仆,汗出倦怠,面色晄白,或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或沉迟。
证候分析:心阳虚弱,心失温煦,则心悸;阳气虚,动则耗气,故气短,动则加剧;阳气虚极,欲脱,气随津脱,突然昏仆,汗出倦怠;阳虚不能温煦,贝视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或沉迟为阳虚之象。
(2)心肾阳虚:证候: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面色皎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迟结代。
证候分析:心肾阳虚,心阳虚心失温养,肾阳虚肾失摄纳,故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阳虚失于温煦,则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肾虚则腰府失养,清窍失充,膀恍气化失职,故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迟结代,为阳虚之象。 (3)气阴两虚:证候: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虚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素体不足,或思虑过渡 ,积劳虚损,损伤心之气阴,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乏力、自汗;心阴不足,虚火内扰心神,则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虚火灼津,则口干;舌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乃气阴两虚之征。
(4)痰湿阻络:证候:心悸气短,咳嗽有痰,胸痛彻背,头晕目眩,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证候分析:痰湿阻于心中,心阳不展,则心悸气短;肺气失宣,则咳嗽有痰;心脉不畅,则胸痛彻背;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或结代,均为痰湿阻络之象。
(5)心脉瘀阻:证候: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或刺痛阵作,牵引肩背,自汗,四肢厥冷,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结代。
证候分析:瘀血内阻于心脉,气血不通,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或刺痛阵作,牵引肩背;瘀血内阻,经脉气血不畅,则四肢厥冷;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或结代,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6)元阳欲脱:证候:汗出如珠,面色青灰,呼吸气微,四肢厥冷,精神萎顿,或昏厥。舌质淡,脉结代或微欲绝。
证候分析:元阳欲脱,津随气脱则汗出如珠;阳虚内寒,机能减退,则面色青灰,四肢厥冷,精神萎顿;气脱则呼吸气微,或昏厥。舌质淡,脉结代或微欲绝均为阳气欲脱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1.窦性心动过缓:主要根据常规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特征为:
(1)窦性心律;
(2)心率在40~60次/分;
(3)往往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时可能产生逸搏;
(4)24小时全部窦性心搏数<86400 (持续性)。
2.病变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脑或其它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以上两者同时发生的证据。其中与头晕、黑朦、晕厥同时出现的显著心动过缓,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有力证据。
(1)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2)窦性停搏;
(3)窦房阻滞;
(4)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心动过速可以是阵发性室上速,也可以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扑动;
(5)慢性心房颤动在心脏电复律后,如不能恢复窦性心律;
(6)持久的、缓慢的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
3.房室传导阻滞:
(1)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常无症状和体征。心电图示①P-R间期延长至0.20秒以上;②每个P波之后均有QRS波群。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分两种:
Ⅱ度Ⅰ型:又称文氏现象。表现为: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受阻与心室脱漏;②R一R间期逐渐缩短,直到P波受阻;③包含受阻P波的R-P间期比两个P-P间期之和为短。
Ⅱ度Ⅱ型:又称莫氏Ⅱ型。表现为①有间歇受阻的P波与心室脱漏;②在传导的搏动中,P-R间期保持恒定。P-R间期可能正常或延长。
(3)皿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②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房心律可能为窦性或起源于异位;③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不引起症状;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分,常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症状。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轻者出现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重者可反复晕厥,即阿-斯综合征发作。
3.房室传导阻滞1度房室传导阻滞很少有症状,听诊时第一心音可略减弱。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有心脏停顿或心悸感,听诊可发现心音脱漏,脉搏也相应脱漏,心室率缓慢时可有头昏、乏力、易疲劳、活动后气促,甚至短暂昏厥。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进一步出现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智力减退、心力衰竭等,听诊时心率慢而规则,35~45次/分,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此外尚可有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宽、颈静脉搏动与心音不一致以及心脏增大,偶而可听到心房音。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主要是针对病因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与病变窦房结综合征:先作运动试验,如窦性心率达到90次/分以上者,表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如达不到90次/分以上者,需作阿托品试验,即以阿托品2.0mg静脉注射,注射3、5、10、15、20及30分复查心电图。如复查中窦性心率大于90次/分以上者,则不象病窦综合征。如心率达不到90次/分以上,进一步作心房起搏试验,如窦房结恢复时间(SRT)大于2.O秒或窦房结传导时间大于120毫秒者,则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亦分为一、二、三度传导阻滞,其表现P波之间出现长间歇,是基本P-P间期的倍数;其中窦房阻滞中文氏现象应与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文氏现象相区别,前者表现为P-P间期而不是R-R间期的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长间歇。窦房阻滞后可出现房室交界性逸搏。
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1)房性或交界处性早搏P一R间期延长者,属生理性阻滞。
(2)紧接早搏后的长R一R间期,属隐匿性传导
(3)房内传导阻滞的P一R间期可以延长,但此延长部分是P波时限增宽所致。
4.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1)窦性心律2:1传导与2:1窦房阻滞相鉴别。后者找不到隐埋的P波。
(2)窦性心律2:1传导与受阻型房性早搏二联律。后者在短的R一R间距与长的P一P间距交替,未下传P波早期出现,且P波的形态、幅度与窦性P波不同。
(3)窦性心律3:2传导与3:2窦房阻滞相鉴别。后者在较长的R一R间歇内既无QRS
波型,也无P波。而前者可发现未下传的P波。
5.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1)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与干扰性完全性房室脱节:二者均表现为房室分离,P一P规则,R一R规则,R一R无固定的关系,两者区别见表5一32。
(2)心室夺获:只要发生心室夺获,就不能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考虑为高度或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Ⅱ度2:1合并交界区性或室性逸搏心律,只有室率甚慢,低于30~40次/分,仍不发生心室夺获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才可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1.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愈后较好,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对严重生理性的窦缓及病窦,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不良。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应根据原发病的控制情况来定,原发病情轻者,预后较好,重者预后较差。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窦性心动过缓 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不引起症状,不需治疗,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分,常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2.病变窦房结综合征 对不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先试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药物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宜装置人工起搏器。
3.房室传导阻滞 病因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病因治疗包括解除迷走神经张力、纠正电解质失调、停用有关药物,急性心肌炎、心脏直视手术损伤或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阿托品、碱性药物等,当心室率缓慢而影响血流动力状态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应考虑临时或永久起搏治疗。
中医治疗 (1)心阳虚弱:治疗原则:温阳益气。
方药:人参四逆汤(《伤寒论》)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加减。药用红参、制附片、干、炙甘草桂枝白术茯苓
方义分析:方中以红参、制附片大补元阳之气;干姜、桂枝温阳通脉;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见水肿者,加防己泽泻车前子、益母草丹参以活血利水。若有血瘀者,加丹参、赤芍红花枳壳以活血化瘀。
(2)心肾阳虚:治疗原则:温补心肾。
方药:参附汤(《正体类要》)合右归九(《景岳全书》)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熟地、制附片、枸杞、桂枝、鹿角胶。
方义分析: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附片、桂枝加血肉有情之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枸杞、杜仲滋肾,养肝补脾。
加减:若水肿较甚者,加猪苓、茯苓、椒目大腹皮以利水消肿。若血瘀内阻者,加益母草泽兰、红花以活血化瘀。
(3)气阴两虚:治疗原则: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口合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药用党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丹参、龙骨牡蛎生地肉桂
方义分析:方中以党参、炙甘草益气补心脾;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汗;丹参、生地养血;龙骨、牡螨镇心定悸;肉桂温通心脉。
加减:若血瘀重,兼有胸闷而痛,舌有瘀斑者,加川芎、红花、赤芍、降香以活血化瘀若兼有痰湿,出院头晕目眩,呕吐痰涎或胸脘痞闷者,加瓜蒌半夏竹茹南星等除痰化浊。
(4)痰湿阻络:治疗原则:化痰除湿通络。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合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减。药用瓜蒌、薤白、半夏、茯苓、白术、党参、陈皮、桂枝、炙甘草、砂仁
方义分析:方中以瓜萎开胸中痰结;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茯苓、白术、党参益气健脾;陈皮、砂仁理气化湿开胃;桂枝温通经脉;炙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若血瘀明显者,加丹参、枳实郁金元胡以活血化瘀。若痰多而有寒象者,加附片等以温阳化痰。若痰多而眩晕者,加天麻菊花等清利头目。
(5)心脉瘀阻:治疗原则: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参附汤(《正体类要》)合冠心Ⅱ号方(郭士魁方)加减。药用人参、附片、yin羊藿、仁、川芎、红花、当归、麻黄、细辛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附片益气温阳;yin羊藿、麻黄、细辛温阳法寒;桃仁、川芎、红花、在当归活血化瘀。
加减:若阳损及阴,阴阳两虚者,加枸杞、麦冬、生地以滋补阴血。
(6)元阳欲脱:治疗原则: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桂汤(《经验方》)。药用人参、黄芪、附片、炙甘草、山萸肉、煅龙骨、肉桂。
方义分析:方中以人参、黄芪,附片补气回阳救逆;炙甘草益气;山萸肉温阳益肾;煅龙骨潜阳;肉桂温通血脉。
加减:若兼有阴虚者,加玉竹天冬太子参以养阴生津。若夹痰浊血瘀者,可分别加陈皮、枳壳,半夏、丹参、红花、郁金以理气化湿或活血化瘀。1、气功:取坐式或靠坐式,自然呼吸,意守两上肢内侧,两中指尖点触80~90次/分。每日两次,每次半小时。
其它疗发:1、食疗:时食以清淡食物为宜,可食瘦肉、动物心脏等,忌食油腻、辛辣、酒、烟等物。并可配合以下食物治疗。(1)百合60g,煎取汁,鸡蛋黄2只,打入搅匀,加糖煮熟,日分2次服用。(2)龙眼肉30g,远志、丹参各15g,水煎加糖,日分2次服用。
中药 (1)红参:9~15g,水煎服,每日1剂:或切片咀嚼,适于阳气虚弱型。
(2)补骨脂: 30~60g,水煎服,每日1剂,亦适用于阳虚型。
针灸 (1)体针:
法一:针刺双侧内关、太渊穴,每次捻针20分钟。
法二:取主穴神门,大陵,配穴心俞、完骨、膈俞、神堂、志室、膻中。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
法三:选穴:第一组:内关、神门,配足三里;第二组:心俞、神堂,配三阴交。具体方法,取上述两侧穴,针刺心俞、神堂时取俯卧位,针身与皮肤呈70度角,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度1寸,余穴按常规法针刺行针。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留针30~45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次约1分钟,7天为1疗程。
法三:选心俞、厥阴俞、通里、太冲穴,随证加减。每日1次。
法四: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用强刺激,持续施治5~10分钟,艾灸百分、气海、关元。对厥脱证急救用之。
(2)耳针:选穴内分泌、心、神门、交感、胃、皮质下等,用胶布固定王不留行子,每天按压2~3次,每次5分钟,保留5~7天。
推拿按摩 取心俞、隔俞、至阳及臂部内侧穴,采用点、揉、按等手法,在上述穴位上进行刺激,手法由轻到重,每日1次,每次为15分钟,10次为1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可不治疗,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分,常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时,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并可根据中医辨证加用中药治疗。病窦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首先应中西药结合。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病情严重,效不明显或继续加重者,可考虑按起搏器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控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慢性完全性传导阻滞、病变窦房结综合征,如室率过慢,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一般体力劳动的需要时,要考虑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心脑综合征的发生。
3.慢性完全性传导阻滞,最好不用洋地黄制剂,因其可增加阻滞的程度,对伴有心脑综合征的病人,应禁用洋地黄制剂,因易加重此综合征的发生。在稳定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衰时,可慎用洋地黄。
4.起居有常,适当地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以使筋脉气血流通,有益于健康。
历史考证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