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
拚音 | MANXINGLINBAXIBAOBAIXUEBING |
别名 | 慢淋,中医:瘰疠,积,癥,虚劳,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是一种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血液及骨髓内成熟淋巴细胞异常增多,增多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常有免疫异常。淋巴组织被浸润,引起全身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慢淋的病因未明,但与放射线、化学物质关系不大,亦未证实与病毒有关。目前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因为慢淋有明显的家族史。慢淋近亲中的发病率约为一般人群的3倍。同一家族内偶有数例慢淋发生,但确切的遗传方式仍未明。 1.染色体异常 慢淋患者的染色体异常相当多见,包括数量和结构的异常。最常见的数目异常为增加一个12号染色(“+12”),其次可见超数的3号、16号或18号染色体。常见的结构异常为14号染色体长臂的增加,12和11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6号染色体短臂或长臂的缺失、11号染色体长臂的缺失、17号长臂的等臂染色体改变等。在慢淋中常可见到的是非随机性染色体易位t(14;19),该易位涉及一个新的原癌基因bcl-3,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刺激细胞增生,但并不使细胞转化。 2.免疫学异常 慢淋为异常克隆起源。其淋巴细胞存活时间虽长,但免疫功能有缺陷。 主要是慢淋的淋巴细胞往往缺乏正常的转化和丝状分裂功能,对抗原和植物血凝素的刺激反应减低或缺乏,正常淋巴细胞接受植物血凝素刺激后,70%~90%在72h内转化,而慢淋需 7天时间。用各种菌苗刺激患者的淋巴细胞,常不能形成免疫抗体。引起慢淋淋巴细胞不能成熟为浆细胞和不能合成Ig的主要缺陷之因,是正常辅助性T细胞缺乏而抑制性T细胞相对增加,两者共同影响慢淋中B细胞分化和Ig合成,使慢淋患者经常发生严重感染。 |
中医病因 | 1.七情内伤《丹溪心法》曰:“为人忧郁愁遏,时曰时累……遂成隐核”。由于忧思郁怒,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所致。 2.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或嗜酒过度,损伤脾胃,致使运化失常,正如《卫生宝鉴》中说:“凡人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生冷过度,不能克化,致成积聚结块”。 3.劳倦过度 平素体虚或久病之后,或劳倦过度,致使气阴不足,阴血耗损,精血亏虚,外来毒邪乘虚而入,与邪毒搏结而成。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90%慢淋的发病年龄>50岁。男性多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慢淋在中国少见,占全部白血病的4%,占慢性白血病的10%。而在白人中常见,可占全部白血病的35%。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聚成形而成症积;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饮食失调,脾运失司,痰湿内生,痰滞挟气,聚而不散,痰气互阻,流窜经络,脉络壅塞,痰凝气结血瘀,日积月累,终成瘰疠、积块。 |
病理 | 慢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淋巴结肿大,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小淋巴细胞的大量汇集,肝脾肿大虽不严重,其结构亦为大量小淋巴细胞浸润取代。骨髓早期为斑片状,在正常骨髓中有淋巴细胞结节穿插其间。以后骨髓几乎均为淋巴细胞所取代,粒红及巨核细胞等均受到抑制,即形成“骨髓塞实”综合征。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1)气滞血瘀: 证候:腔腹胀满、肋下有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苔薄脉弦。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脉络不和,积证初起,积犹未久,块物软而不坚,气滞则血行不畅,块物固定,胀痛一处,并无攻窜,弦为肝脉。 (2)正虚瘀结: 证候:积块坚硬,疼痛不移,神疲倦怠,不思饮食,消瘦脱形,面色萎黄,自汗盗汗,肌肤甲错,头晕心慌,唇甲少华,舌淡或暗,脉弦细或沉细。 证候分析:病势已久,正气已衰:脉络瘀阻故积块坚硬,疼痛加剧,脾胃运化无权,气血来源不足,故形体消瘦、神疲倦怠,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唇甲少华等。气虚卫外不固,阴液外泄、见自汗阴虚则盗汗。血虚肌肤失其营养则肌肤甲错。舌淡、暗,脉细为气血两亏挟瘀之象。 (3)热毒炽盛: 证候:壮热持续,汗出不解,烦躁不安,甚则谵语神昏,口燥而不甚渴,肋下肿块继增, 硬痛不移,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晦暗,骨节剧痛,或衄血不止,舌红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盛,汗出不解,内传营血,营阴受伤,心神被扰,以致烦躁不安,甚则热入心包,神志被蒙,故神昏谵语。邪热内的营阴,阴液已伤,虽口燥而不甚渴。若迫血妄行则衄血不止。病久不愈,气血两伤,气虚血瘀,结块增甚则肿大硬痛不移,骨节剧痛。气血不能上荣故面色晦暗,骨筋形体失其气血荣养则倦怠无力,形体消瘦。舌红无苔,脉细数为热邪深入营分,伤阴劫津之象。 |
西医诊断标准 | 1.慢性期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有肝脾肿大或不肿大。 (2)血象:白细胞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细胞(Ⅰ型十Ⅱ型)≤5%~10%,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细胞。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原始细胞(Ⅰ型十Ⅱ型)≤10%。 (4)染色体:有ph1染色体。 (5)CFU一GM 培养:集落和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 2.加速期(具有下列两项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和(或)骨骼疼痛。 (2)脾脏进行性肿大。 (3)不是因为药物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原始细胞(Ⅰ型十Ⅱ型)在血中及(或)骨髓中>10%。 (5)外周血嗜碱粒细胞>20%。 (6)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7)出现ph1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9) CFU-GM 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3.急变期(具有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本期) (1)原始粒细胞(Ⅰ型十Ⅱ型)(或原淋十幼淋、或原单十幼单)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十早幼粒细胞≥30%。 (3)骨髓中原始粒十早幼粒细胞≥50%。 (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此期临床症状、体征比加速期更恶化。 CFU-GM 培养呈小簇生长或不生长。 |
西医诊断依据 | 本病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血象及骨髓象,慢粒的诊断即可成立。 |
发病 | 慢粒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常因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检查血象而发现。 |
病史 | 存在引起该病的物理、化学、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
症状 | 主要表现为周身乏力、消瘦、多汗、食欲不振,腹胀、低热、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鼻衄、齿衄、 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皮下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偶有脾出血和脾破裂急诊而发现本病者。 |
体征 | 脾肿大显著,一般呈中度或重度肿大,严重者可超过脐部入盆腔。急剧增大多提示急变的发生。脾栓塞或脾周围炎时,可有剧烈的腹痛,压痛和放射性左肩痛,脾区可听到摩擦音。 肝肿大一般较轻,超过肋下5cm者少见。淋巴结肿大、关节痛晚期可见。75%病例有胸骨压痛,在胸骨下部1/2或2/3处压痛。此外胫骨和肋骨之压痛也较常见。 |
体检 | 脾肿大显著、肝肿大一般较轻,淋巴结肿大,75%病例有胸骨压痛。此外胫骨和肋骨之压痛也较常见。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一)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优势,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约占50%~90%,偶见原幼淋<1%~2%,涂抹细胞和蓝状细胞多见,合并溶贫时,红系增生球形红细胞多见。 (二)生化和组化检查 淋巴细胞PAS反应强阳性,积分较正常人显著为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正常或稍高;约1/3患者Coombs试验阳性(此时常合并自身溶血)。半数以上病例伴低丙种球蛋白血症(IgA、IgM 减少为主)。部分患者尿酸增高, PHA 转化率明显降低,5%患者可有异常单株副蛋白(单株IgG或IgM)。 |
血液 | 血常规中白细胞增多、一般在30~200×109/L,分类中成熟小淋巴细胞占80%~90%,异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少见。血片中涂抹细胞和蓝状细胞明显增多。溶血时,网织红细胞升高,可见多染性细胞及幼红细胞。晚期见血红蛋白减低,血小板减少。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在诊断本病的同时,常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呈轻、中度并与脾肿大不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但罕见有超过50×109/L者,骨髓干抽,活检示造血组织为纤维组织取代。无ph1阳性细胞。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上以出血为主,白细胞<50×109/L,血小板显著增高,可见异型血小板,骨髓巨核系增生为主,ph1染色体阴性。 3.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患者皮肤粘膜呈暗红色、口唇紫暗、红细胞增高显著,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增强,ph1染色体一般均阴性,粒系无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 4.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见于老年人,脾肿大程度不如慢粒,白细胞通常在100×109/L,血象及骨髓分类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偶有原淋、幼淋细胞。 5.类白血病反应 多有原发病灶,临床上一般无贫血、出血及淋巴结、肝脾肿大,血象中虽见少数幼稚细胞,但以成熟细胞为主,细胞胞浆中有中毒性颗粒及空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伴有核左移现象,无明显的白血病变化,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ph1染色体阴性。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完全缓解 (1)白细胞计数<10×109/L;分类正常,无幼稚粒细胞(原始、早、中、晚幼粒细胞)。 (2)血小板计数正常或不超过450×109/L。 (3)此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如脾大消失)。 2.部分缓解 (1)白细胞计数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上,及至少<20×109/L。 (2)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仍存在幼稚细胞及脾大。 3.无效 不能达部分缓解者。 4.细胞遗传学反应 (1)无细胞遗传学反应: ph染色体持续在所有分裂相中存在。 (2)微小细胞遗传学反应: ph染色体被抑制至占分裂相的35%~95%。 (3)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 ph染色体被抑制至分裂相的5%~34%。 (4)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 ph染色体细胞消失。 |
预后 | 慢粒由于个体差异、加之治疗方法不同,使就诊后生存期长短悬殊很大,一般21~45.5个月,长期存活7~20年以上病例仅为少数。多因急变而病情加剧恶化,约75%~85%的慢粒在1~5年内由稳定期转入急变期,慢粒一旦急变,预后不良,半数以上病例在3~6个月内死亡,仅极个别病例能超过1年,因此急变是慢粒的终末表现。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慢性期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 ①单种药物:马利兰仍是目前治疗慢粒的首选药物,常用量4~8mg/日,最大不超过12mg,分2~3次服。待白细胞下降后逐渐减量,降至(10~15)×109/L时停用,缓解后以一定量维持白细胞在10×109/L左右。异靛甲,先从小剂量每日50mg开始,以后逐渐增量为每日75~150mg,分2~3次饭后口服。靛玉红每日剂量150~200mg,分3~4次口服。羟基脲对白细胞非常高的病例见效快,每天1.5~3.0g,1次或分次口服。维持量每天约0.5~ 1.0g。二溴甘露醇为马利兰无效时的二线药物,每日0.25~0.5g,分次服用,维持量0.25g/日~0.25g/每周,1,2:5,6-二去水卫矛醇每日5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推,用7天间歇7天为1疗程,视病情重复疗程,直到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6-疏基嘌呤或6-TG,两药作用相似,剂量每日2.5~3mg/kg,白细胞下降后改为维持量。嘧啶苯芥适用于马利兰复发或无效病例,每日5~10mg,分次口服,5天一疗程,间歇7天,2~4疗程后改用维持量,每天5mg,每月连服5天。三尖杉酯碱,常用量每日4~8mg,静注,待白细胞下降至20×109/ L时剂量减半,下降到10×109/L以内即可停药。 ②联合化疗:HT方案:羟基脲0.5~1.0g,2次/日或3次/日,连用7天;6-MP或6-TG 50mg,2次/日或3次/日,连用7天。休息5~7天重复应用,剂量视血象酌情加减直至完全缓解。COAP方案:环磷酰胺400mg,静注第1、4天;长春新碱1~2mg,静注第1天; 阿糖胞苷50mg,静注每12小时一次,连用5~7天或9天;强的松20mg,1次/日,连用5天。停药7~10天后根据病情可重复应用直到完全缓解。HA方案:三尖杉酯碱4mg/日,静注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日,连用7天,静注,休息5~7天重复应用,共2~3疗程,以后三尖杉酯碱1mg/日,静注连用20天。上述方案缓解后改用下列三方案,每半年轮换1次,第一年每月1次,第2年2月1次,第3年3月1次。DA方案:环磷酰胺0.2~0.6g/日,静注,1次/日。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HA方案:三尖杉酯碱2~4mg,静注,1次/日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DA方案:柔红霉素40~60mg,静注连用3天;阿糖胞苷100~200mg/m2,静注,5~7天。 (2)干扰素(IFN):是天然的细胞因子,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及诱导分化作用。虽然临床可获得较好疗效,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以普遍推广。目前临床多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剂量为IFN-α-2b,2×106U/m2~5×106U/m2,也有用2×107U/m2。近年有人提出IFNγ与IFNα。合用,或化疗与IFN合用可以提高疗效。 2.加速期治疗 多选用羟基脲、6-TG及联合化疗,参照慢性期用法。 3.急变期治疗 慢性急变的防治仍无理想方法,一旦急变,治疗原则按急性白血病联合化疗方法进行,具体方案根据急变后的细胞类型确定。 (二)非药物治疗 1. 放射治疗 对病情进行性进展,白细胞数急剧增高,脾及淋巴结显著肿大的病例可进行脾区照射,5rad*开始,随后增至100~150rad,每日或隔日一次,当白细胞下降至20×109/L时停止照射,一般总剂量在1000~5000rad之间。 2.脾切除 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脾切除:①巨脾,压迫症状显著;②继发性脾功能亢进; ③药物控制不理想或发生顽固性血小板减少者;④脾破裂、出血或栓塞者;⑤能耐受手术治疗者。 3.白细胞清除术 适用于白细胞过高者,是防止栓塞的应急办法,在短时间内可使过高的白细胞总数下降。 4.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唯一能根除白血病细胞株,达到临床治愈的方法。选择慢性期患者,经预处理后,再接受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使临床部分病例长期无病存活。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一般在慢粒慢性期经治疗缓解后,用血细胞分离器自患者本身外周血中分离出白细胞或1次收集足够量的自身骨髓,深低温液氮保存,日后发生急变时经大量化疗和放疗预处理后,再将贮存的自身细胞或骨髓复温后回输给患者,使患者再回到慢粒慢性期。 |
中医治疗 | (1)痰瘀隐伏: 治法:健脾益气。解毒疏壅。 方药:四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健脾补气,佐以陈皮化痰,配合白花蛇舌草、龙葵、半枝莲、山慈菇、黄药子、赤芍、莪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甘草调和诸药。 (2)气郁痰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消瘰丸加减。方中柴胡、香附、枳壳疏肝解郁,肝为刚脏,喜柔恶刚,白芍养血柔肝,配合消瘰丸中贝母、牡蛎、夏枯草、昆布、胆南星、黄药子化痰软坚散结。 (3)痰瘀互结: 治法:益气养血,化痰祛瘀。 方药:和荣散坚丸合失笑散、消瘰丸加减。和荣散坚丸重在益气养血、如党参、白术、茯苓、当归、赤芍;失笑散活血化瘀散结,消瘰丸软坚化痰散结。 (4)痰瘀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化痰软坚。 方药:茵陈四苓散加减。方中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健脾利湿,茵陈清利湿热,配以三棱、莪术、贝母、昆布、夏枯草、黄药子、陈皮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散结,肌肤疱疹时加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利肝胆,佐以木通、车前子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 慢淋临床主要见证为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且多为痰瘀所致。痰有寒热之分,瘀有虚实之别,因此临证时应根据患者的证候进行综合分析,以明辨是热是寒、是虚是实。 |
中药 | (1)小金丹:每次1粒,一日2次,早、晚以小半杯黄酒送服。 (2)西黄丸:每次3g,一日2次,以开水或黄酒温服。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本病在内虚情况下由致癌因素作为变化的条件,通过“内虚”导致发病,内外合邪,引起人体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形成癌瘤,由于病邪日久,亦耗精伤血,损害元气,故本病即可因虚致病,又可因病致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上要依据邪正的盛衰,相互的消长,把“扶正”和“祛邪”辨证地结合起来进行治疗。在O期患者主张以中药治疗,晚期患者可用化疗以治疗本病,中药以扶正祛邪为佐。合并感染、出血、贫血时,可根据病情选用足量的抗生素、止血药物和输注新鲜全血,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视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 散步、慢跑等,从而提高抗病能力。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