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急性肝炎 中医治疗诊断方法/治疗方药方剂
    

急性肝炎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hepatitis
拚音 JIXINGGANYAN
别名 中医:黄疸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甲、乙、丙、戊4种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急性肝炎。急性肝炎分为黄疸与无黄疸两型。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病因主要是感染肝炎病毒,其传播途径因病毒而异(详见病毒性肝炎概述)。
中医病因 急性肝炎大多为湿热,尤其是黄疸型肝炎。黄疸一症,《内经》将黄疸归之为肝胆、脾胃湿热,其后虽对黄疸有各种学说,并有不同分类,但《丹溪心法》中明示“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无黄疸型肝炎,根据临床见症不同,有肝郁气滞、脾虚等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详见病毒性肝炎
发病率
发病机理 HAV进入人体后,形成短暂的病毒血症,然后汇集于肝脏,繁殖致病,最后被清除,疾病恢复、痊愈。
中医病机 (1)急性黄疸型肝炎:故黄疸大都为湿热郁蒸所致。 (2)急性无黄疸肝炎:根据其症状而病因病机不同,如纳差、恶呕、腹胀,多为湿邪困脾、若为胁痛,多为肝郁气滞。
病理 急性肝炎主要病变位于小叶内,表现为肝细胞肿胀(水肿)、嗜酸性变,脂肪变(主要见于丙肝),有点状、灶状坏死,嗜酸性小体、肝窦内单核细胞浸润,窦壁细胞增生(丙肝较明显),有的可见某种程度的小叶内胆汁淤积,肝毛细胆管内有胆栓、坏死灶及窦内有小团含色素吞噬细胞聚集。急性黄疸型肝炎,这种改变较明显。有的持续时间较长。汇管区炎症在乙肝时常不显著,而其它各型比较明显。甲、戊肝汇管区常见较多的浆细胞浸润;甲肝常可见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于肝小叶周围,甚至出现肝细胞脱落,类似碎屑样坏死。丙肝汇管区炎症较明显,有时呈滤泡样淋巴聚集,小胆管上皮细胞损伤。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1)急性黄疸型肝炎 阳黄证:临床表现为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恶心、、厌油,纳呆,头身困重,胸脘痞满,乏力,大便干,小便黄赤,苔黄腻,脉弦滑数。 主证:①尿黄,身目俱黄,色泽鲜明;②恶心,厌油,纳呆;③苔黄腻。 次证:①口干苦;②大便于;③头身困重;④胸院痞满。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及②、③两项中的一项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①或②者,属于热重于湿证。 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③或④者,属于湿重于热证, 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①、②两项中的一项以及③、④两项中的一项者,属于湿热并重证。 阴黄证:临床表现为身目发黄,色泽晦暗,畏寒喜温,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滑,脉沉缓无力。 主证:①身目发黄,色泽晦暗;②脉沉缓无力。 次证:①畏寒喜温;②大便溏薄;③舌质淡、舌体胖。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①及次证三项中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 (2)急性无黄疸肝炎 湿阻脾胃证:临床表现为脘闷不饥,肢体困重,怠情嗜卧,或见浮肿、口中粘腻,大便溏泻,苔腻,脉濡缓。 主证:①脘闷不饥;②苔腻。 次证:①肢体困重;②口中粘腻;③大便溏泻。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两项中的任何一项及次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 肝郁气滞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情志抑郁,不欲饮食,或口苦喜呕,头晕目眩,脉弦,苔白滑;妇女月经不调,痛经或经期乳房作胀。 主证:①胁肋胀痛;②脉弦。 次证:①不欲饮食;②头晕目眩;③情志抑郁;④女子月经不调,经期乳房作胀。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①及次证四项中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②及次证四项中任何三项者,即属本证。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本病典型病例诊断不难,非典型病例常诊断为感冒、胃肠道疾病等而延误治疗。故应对非典型病例高度重视,早作血液生化及病原学检测,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发病 多数起病缓慢。
病史
症状 急性肝炎典型病例,初期类似感冒,有发烧、头身痛、乏力;继则出现厌油、恶心,乃至呕吐,尿黄而量少,大便于或色浅。亚临床或非典型病例,常常症状不明显,或仅有右上腹不适、乏力,进食量少,其它症状不明显。
体征 急性肝炎 可分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1)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2-3个月,病程早期称黄疸前期。多数起病缓慢。本期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大多数病人尿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先后出现黄疸。病程进入黄疸期时消化道症状加重,黄疸日益加深,皮肤瘙痒,大便呈淡灰白色,尿如红茶色。大多数病人有肝脏肿大,并有压痛、叩击痛,约10%-20%的病人脾肿大。抽血查肝功能有明显异常,黄疸期病程约2-6周。当起病后1-1.5月时大多病人症状逐渐消退,精神和食欲明显好转,肝脾逐渐回缩,肝功能逐渐正常。极少数病人黄疸可持续3-5个月后才消退。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本病大多缓慢起病。多数病人肝肿大、压痛、叩击痛,偶有脾大。肝功能损害不如黄疸型显著。一部分病人并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或HBV标志阳性等。本型病程长短不一,大多于3个月内恢复健康,但部分病人病情迁延,转为慢性,尤见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病原学检测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记物。 2、B型超声波探测肝脾。
血液 1 生化指标查血清ALT、AST、 T/D Bi1、 T/A、PA。 2 血常规。
尿 尿常规和查尿胆红素、尿胆原。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多种疾病均可引起类似急性肝炎的症状,如伤寒副伤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均可引起ALT活性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应通过多方面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基本治愈:①该证候中的主次证消失;②肝脏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③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④对乙性肝炎病人要求HBsAg阴转;⑤以上各项随访半年无复发者。
(2)治愈:除要求随访1年无异常改变外,其余各项与基本治愈标准相同。
预后 本病大都在病程6~8周各项生化指标复常,但肝脏病理尚需6~12个月方可恢复。因此在临床基本治愈后6~12个月内应定期随访。在此期间不宜过劳。饮酒及防止发生其它重大疾病,以免导致肝炎复发。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对急性肝炎,不必多用药,口服维生素、肝泰乐即可,消化道症状较重者可由静脉补液;若黄疸较重,可用门冬氨酸钾镁、强力宁(甘利欣)、清开灵茵栀黄等注射液静点。若为无黄疸型,单项ALT升高,可用肝炎灵肌注。
中医治疗 (1)湿热并重者:可用茵陈蒿汤加减。
(2)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3)热重者:可用栀子柏皮汤加减。
(4)长夏季节发病,有湿邪弥散三焦者可用三仁汤与甘露消毒饮合方加减为治。
(5)单项ALT升高可用清热解毒中药,如野菊花、板兰根夏枯草等中药并服。
以上不同证型、方药宜根据症状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消化道症状严重而有频繁恶心、呕吐者,可用2~4天激素治疗,以改善症状,同时静脉补液(含葡萄糖和电解质),静脉输入茵栀黄注射液、甘利欣等;症状改善后,加服辨证中药。
(2)若症状不很重,而有多项指标异常,则可选择消退黄疸,降ALT等中西药物并用。
(3)若有残留黄疸(BiL 17.1~51.μmol/L),如结合性/总胆红素比例<60%,可用苯巴比妥0.06g,每晚1次口服,若二者比例>60%,可重用葛根丹参
护理
康复
预防 关于急性肝炎的预防详见“病毒性肝炎”。
历史考证 黄疸一症,《内经》首发其端,仲景继之,论证极为精深,立方尤为明确,以是黄疸一门见于《伤寒》、《金匮》者,几为我国千古医家辨证论治的准则。《素问》中述及“中央生湿,湿为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肺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