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伤寒论》。
|
药物组成 | 干姜3两,黄芩3两,黄连3两,人参3两。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分温再服。
|
用药禁忌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各家论述 | 1.《注解伤寒论》:食入口即吐,谓之寒格;更复吐下,则重虚而死,是更逆吐下。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通寒格。辛以散之,甘以缓之,干姜、人参之甘辛以补正气;苦以泄之,黄连、黄芩之苦以通寒格。 2.《医方考》:中气既虚且寒,便恶谷气,故食入口即吐。入口即吐者,犹未下咽之谓也。用干姜之辛热,可以散寒;用人参之甘温,可以补虚;复用芩、连之苦寒者,所以假之从寒而通格也。 3.《伤寒本旨》:食入口即吐者,阻在上脘,阴阳不相交通,故以干姜、芩、连寒热并用,通其阴阳,辛苦开泄以降浊;人参补正而升清,则中宫和而吐利可止矣。 4.《伤寒论今释》:本方证,胃虽热而肠则寒,故芩、连与干姜并用,以其上热下寒,故入厥阴篇。 |
备注 | 四味人参汤(《卫生总微》卷七)、干姜芩连人参汤(《医学入门》卷四)、干姜黄连黄芩汤(《伤寒大白》卷二)、人参黄芩黄连干姜汤(《麻科活人》卷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干姜黄连人参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