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乌梅丸功效主治药物组成
    

乌梅丸

别名
乌梅丹、乌梅安丸、杀虫乌梅丸、安胃丸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乌梅300枚,细辛6两,干10两,黄连16两,当归4两,附子6两(炮,去皮),蜀椒(出汗)4两,桂枝(去皮)6两,人参6两,黄柏6两。
加减
功效
温脏安蛔。
主治
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则吐蛔,足厥冷,或久痢不止,胃腑发咳。现用于胆道蛔虫病。产后冷热痢,久下不止。肝脏正气虚弱而寒热错杂之证,久病腹痛
制备方法
上药各为末,合治之,以苦渍乌梅1宿,去核,蒸之5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饮送下,1日3次。稍加至20丸。
用药禁忌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性质毕竟偏温,以寒重者为宜。
临床应用
1.蛔厥:龙某某,女,22岁。1961年9月诊治。突发胃脘偏右疼痛四日,呈阵发性,发时痛如刀绞,如顶如钻,坐卧不安,展转躁烦,恶心不止,呕吐苦汁,汗出身冷,四肢厥逆,畏寒发热,白睛微黄,病后在某医院检查:T38.7℃,P100次/分,BP110/80mmHg,血:白细胞13000/mm(立方),中性84%,淋巴16%,剑突下偏右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诊为"胆道蛔虫病"。门诊观察三日,迭经解痉、镇静、利胆、输液,抗感染等治疗,罔效。余诊其脉弦数,舌尖红,苔黄滑。诊为"蛔厥"。拟乌梅九作汤剂:乌梅15g,黄连9g,黄芩12g(因黄柏缺代之),炒川椒9g,细辛3g,桂枝9g,干姜9g,制附片12g(先熬一小时),南沙参12g,当归9g。二帖尽剂,诸症消失。继以乌梅九3g,日二次。越五日,体力恢复,劳动如常。
2.胆道蛔虫病:用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病3例。用法为每日3次,第1次9g,然后每次3g。药后第1日症状即减轻,3-4日后症状基本消失。
3.久痢:张某某,男,38岁,已婚。主诉:腹痛,少腹下坠,大便带白色粘冻,八年余。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每当发病时,腹部下坠有便意,轻微里急后重,大便日行6至8次,粪便色白如涕,不带血,有腥臭味,服西药痢特灵等效果不佳,又多次服中药芩、柏、连和参苓白术散等亦不见显效,病时轻时重。1975年6月来本院就诊时,面色苍白少华,体倦泛力,形体消瘦,口苦口粘,但饮食如常,脉缓滑无力,舌质红,苔薄白稍腻。余深思,患者罹病日久,收涩止痢,健脾止泻等法,前医用之罔效,不宜重蹈覆辙,古人有训:"初痢则泻,久痢则补","久病多虚,新病多实"。本证当局寒热错杂,正气虚惫之证。余将乌梅丸变汤剂加减治之,药物:乌梅30g,细辛3g,桂枝9g,党参30g,附子9g,川椒6g,黄柏12g,当归9g,米壳6g,黄连9g,诃子肉15g,炒扁豆30g,干姜炭12g,煅龙牡各30g。水煎服。六剂服后,腹痛下坠除,大便日行减至2至3次.,粪便中粘冻物大减,有阳气鼓舞回升之,按原方续进十剂,第三次来诊,大便粘液止,日行一次,粪便色黄成形。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发。
4.厥阴消渴证:蒋某,女,5l岁。1954年8月5日诊。自述七日前因露天乘凉后即感头痛发热恶寒。经治疗头痛发热已解。近两日来口渴引饮,日进四五壶(每壶约盛8磅)水,亦不解渴。前医用益胃汤罔效,昨日又服人参白虎汤,反渴甚。症见脉细弱,小便清长,四肢厥冷,渴饮不解,三日前,曾吐蛔虫一条。辨证:此吐蛔之后消渴,乃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也。上热则消渴,下寒则溺清。老年体弱,阳不温煦则脉细弱,肢冷,故断为厥阴消渴证。用乌梅丸全方一帖,水煎服。翌日复诊,口渴大减,但肢冷仍存,守方重用参、附,益气温阳,两剂而愈。
药理作用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作用机制《福建中医药》(1960;6:29):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乌梅丸有麻醉蛔虫的性能,达到了抑制蛔虫蠕动的作用;2.乌梅丸能作用于肝脏,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3.乌梅丸由胆汁排泄,改变胆汁的酸碱度;4.服乌梅丸后能使Odd氏括约肌弛缓扩张。因此,初步推测乌梅丸作用机制有二:一是服乌梅丸后使蛔虫麻醉,失却固有附着肠壁的能力。由于胆汁分泌增加,冲击这些没有活动性的蛔虫,而退回十二指肠;二是由于服乌梅丸后,改变了胆汁的酸碱度,使胆汁逐渐趋于酸性,蛔虫本来有恶酸好碱的特性,此种改变,使胆道成为不利于蛔虫生存的环境,蛔虫能通过弛缓扩大的Odd氏括约肌退回十二指肠,而使胆道蛔虫病治愈。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肺气;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气;寒淫於内,以辛润之,当归、桂、椒、细辛之辛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姜、附之辛热以胜寒;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
2.《内台方议》:蛔为阴虫,故知阳微而阴胜,故用乌梅为君,其味酸,能胜蛔;以川椒、细辛为臣,辛以杀虫;以干姜、桂枝、附子为佐,以胜寒气而温其中;以黄连、黄柏之苦以安蛔,以人参、当归之甘而补缓其中,各为使。
3.《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吐蛔,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之者,以厥阴主风木耳!君乌梅之大酸,是伏其所主也;配黄连泻心而除疼,佐黄柏滋肾以除渴,先其所因也;肾者,肝之母,椒、附以温肾,则火有所归,而肝得所养,是固其本;肝欲散,细辛、干姜辛以散之;肝藏血,桂枝、当归引血归经也;寒热杂用,则气味不和,佐以人参调其中气;以苦酒渍乌梅,同气相求,蒸之米下,资其谷气,加蜜为丸,少与而渐加之,缓则治其本也。故药亦寒热互用,且胸中烦而吐蛔,则连、柏是寒因热用也。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信为化虫佳剂。久痢则虚,调其寒热,酸以收之,下利自止。
备注
乌梅丹(《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医方妙选》)、乌梅安胃丸(《饲鹤亭集方》)、杀虫乌梅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安胃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